新华报业网 > 镇江 > 要闻 > 正文
他“砍”出万亩桃园新财富
2019/12/17 14:33  交汇点新闻  董超标  

  交汇点讯 12月13日下午,记者走进句容市杨修林桃园,发现这里的桃树格外“稀疏”。

  

  “别看我的桃树比人家少了一半,但效益却比别人高。”桃园主人杨德亮得意地说,今年桃子丰收后,产量提升约40%,净利润多了近20万元。

  “其实个中的秘诀就是一个‘砍’字。”杨德亮介绍,这片桃园是父亲杨修林的命根子,也是他一生的骄傲,他因此获得“种桃大王”的美誉,并被评为全国劳模。也正因为如此,父亲背上了沉重的荣誉包袱,面对技术革命的不断更新,总是缩手缩脚,甚至有些固步自封,导致丰产与丰收的比例逐年下降。

  

  去年10月掌园后,杨德亮第一把火竟然砍掉10亩老桃树,惹得杨修林大发雷霆,直骂败家子。看到儿子采用起垄栽培新技术,桃树虽然少了,产量却高了,品质也好了,杨修林窝了一年的火才彻底消除。今年10月,杨德亮再次砍去50亩老桃树,父亲在一旁看得笑咪咪的。

  “砍树是为了节本增效。”杨德亮解释,从前园里一棵桃树一个小土堆,株距和行距都是4米,排水、通风差,没法用机械。起垄栽培后有了长排的垄,株距4米、行距6米,既保障通风、又利于排水,更有了机械操作空间,人工、肥料、采摘等成本都大幅下降。“砍”掉的还有不合时宜的老旧的栽桃及施肥技术,用加入菇渣、醋糟的腐熟羊粪有机肥替代带糠鸡粪有机肥改善土壤,这些加法也为今年增收加分。

  

  杨德亮深知,农产品的规模效应,是抢占市场的一大法宝。句容有桃农几百户、近万亩桃园,一起把品质提升上去才能引得来留得信客户。为此,他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镇江农科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不论新品种、新技术,都自己先吃“螃蟹”,目前已带动百余户种植户优化桃树品种、改用起垄栽培新技术。句容云塘曹庄村村民巫大群种了十几年桃子,去年在自家十几亩桃园里砍了四五亩桃树。“目前正在探索避雨栽培模式,避免水蜜桃‘有水无蜜’的风险。”杨德亮说,自己不断地“折腾”,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成功实践,为全市万亩桃园打开增收新空间。

  

  交汇点记者 董超标 见习记者 尹媛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