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热议当前经济形势:让挑战成为助力,把危机转为机遇
2020/05/24 20:49  新华报业网  

  “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这样强调。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传递出一系列重要信号,引发省内专家学者热议。

  面对挑战,我们有底气也有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一个最新阐释,有许多新判断、新提法和新要求,要深入学习、加强领会。”省政府参事、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徐康宁说,讲话的核心思想是在危机中寻找和培育新机遇,在变局中开拓发展新局面;立足自身发展,辩证处理好中国国内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他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尤其是在疫情的影响下,一些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经济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难以避免,国际需求大幅下降,国际经济交往受到严重阻碍,全球化的步伐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逆流……所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反映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但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仍然潜力巨大、韧性很强,我们具有世界唯一的、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有世界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需求,这些都是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向好发展的根本基础,要树立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矛盾困难,做好长期应对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省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琴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发展过程中经济周期性波动、峰谷交替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同样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每一次挑战,都是一个不断推高人类智慧天花板的过程。在她看来,面对当前的挑战,我们有底气也有信心,比如,经过这场疫情,社会共识进一步凝聚,社会团结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构建了完整的产业体系,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和发展经验;中国人素有勤劳、创业、奋进的精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资源;我国得力应对1997年金融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等等。

  危中寻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这是一个基本判断。南京大学长江产经研究院开放经济方向首席专家张二震认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我国外贸发展和利用外资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危”中有“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疫情对服务业冲击程度更高,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从比较角度看,受到的冲击程度要小一些。这无疑有助于“稳外贸”。二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国内外时间错位。由于我国率先取得了“战疫”的初步进展以及生产的逐步恢复,如处置得当,我们不仅不用担心产业链外迁问题,还有可能会成为外资的“避风港”,诱发外资不断将产业链向我国迁移,尤其是高端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环节配置到我国,从而带来外资外贸高质量发展。

  “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这是一个新的提法。”徐康宁说。他认为,一个完整的内需体系,应该包括创新源头、完整的产业链、发达的市场体系以及完善的政策促进体系等,是一个分工明确、相互促进的有机体系。它有助于我国逐步形成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国民经济体系,以适应新型全球化新格局的需要。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并不是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像总书记所讲的,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全球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张二震表示认同,这是抢抓疫情期间全球价值链重构调整的难得机遇。抓住这一机遇,不仅有助于我们推动高质量利用外资,也是据此夯实外贸发展的产业基础、进而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以保促稳,稳住实体经济发展基本盘

  我国正处于世界经济衰退、国内发展转型之变局中,如何在当前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中谋求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值得深思。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群认为,认清形势,提振信心,方能从容应对,确保“中国饭碗”装“中国粮食”,中国粮食中国生产。

  他进一步解释道,这信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粮食产能持续增强。我国10多年持续的粮食增产足以证明我国具备了较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我国粮食自给率除了个别年份外均超出90%以上可以接受的安全水平。二是我国耕地红线保护有力。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严格,目前人均耕地数量约为1.45亩,远高于联合国规定的粮食安全警戒线0.8亩。我国大约有30%的耕地质量较好,另有40%左右的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好,为藏粮于地提供了较为安全的基础性保障。三是我国农业技术贡献提升。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近60%,为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能够实现藏粮于技的战术目标。今后仍需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人才下乡和职业农民培育的力度。

  在近1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被提及39次,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热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供应链被部分阻断,企业复工复产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宏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就业、保就业是落实“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也是我国积极应对疫情,努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他认为,稳就业关键在于稳住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盘,要运用好各种政策工具组合,继续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尤其是激活对于就业带动效应明显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帮助实体企业积极应对疫情的影响,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交汇点记者 颜云霞 杨丽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