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民法典诞生,守护每一个人的幸福生活
2020/05/29 22:00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谢伟锋

  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时代要求,经过60余年民事立法探索,中国人民终于迎来属于自己的民法典,这是全中国人民衷心期盼的重大事件。

  法律是一个国家“内在地、默默地起作用的力量”。在依法治国原则之下,国家治理的各种行为都要依法进行,而民法所规范的社会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基础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在国计民生之中具有无远弗届的覆盖性。因此,民法成为国家法治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之一。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

  民法典的诞生,是时代发展的结果。辩证地看,这不仅是中国法治的长足进步,更承载着时代的主流精神和价值取向。“禁止霸座”“树立优良家风”“敬老爱幼”……草案中许多内容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印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不是独立成篇而是相互联系的。由此产生深厚且长久的生命力,让我们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具体而有形——把法治与道德的目标具体落实在了一个个“人”的身上。这样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民法典的生动注脚。

  民之所呼,法有所应。民法典的编纂,始终贯彻了法律为人而设的理念。头顶突然被楼上的人抛物砸伤要有说理的地方,让商家合同里暗藏“霸王条款”不再任性……这部新中国首个带“典”字的法律,事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积极效应。“民”的大写,“法”的立意,这两个关键词构成了民法典的中心设计思想,并将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得以完成对时代精神的真实表达。可以预见的是,当中国民法典最终浸润到日常生活之中,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也将能够得到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从“法”到“典”,一字的不同,却在时光轴上力若千钧。民法典,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历经几十年的努力才编纂而成。特别是2014年编纂工作重新启动以来,全国人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广泛征求全社会的意见,成为秉轴持钧的关键一环。“当代民法史活化石”金平三次进京参与民法典起草,时间的跨度让他从青年俊才成为耄耋老者;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在立法的不同阶段分五次一共提交了170条修改意见,部分被采纳的结果让他感受到参与者的分量。真理会越辩越明,法学体系的成熟必然需要实践的积累,而“一棒接着一棒跑”成为行动上的共识。正因为如此,再回首编纂民法典所走过的历程,不由感慨“只有这个时代才能产生”。

  民法典呈现当代中国的法治精神。以民法典为支点,中国民事法治的未来将更加前景可期。(谢伟锋)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