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陕闽三省党报联动邀请代表委员建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020/05/25 00:39  交汇点新闻  

  交汇点讯2020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周年。七年携手共进,七年春华秋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华日报联合陕西日报、福建日报,邀请来自“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代表委员,就如何聚焦重点、深耕细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建言支招。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

  用“活”丰厚文化遗产,谱写共建“一带一路”新篇章

  驼铃声声,帆影幢幢,丝绸之路开启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先河,也留下了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作为“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中西文化的交流荟萃,在江苏留下了丰厚见证。

  谈起江苏与丝路有关的文化遗产,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如数家珍。早在2012年,受江苏省文物局委托,以贺云翱为组长的课题组围绕江苏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对省内重要遗产点进行深入调查。课题组的足迹踏遍了连云港、南京、扬州、南通等13个设区市,逐渐摸清了江苏“海丝”遗产的“家底”。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指出,江苏处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上。这是有充分依据的,我们有大量的文化遗产可以佐证。”贺云翱给记者列举说,比如,秦朝时连云港赣榆一带人士徐福跨海东渡,成为江苏有史料记录的最早的海上文化交流活动;南朝梁元帝萧绎的代表作《职贡图》所记录的前来朝贡的使者中,既有从陆上丝绸之路过来的中亚和西亚的使者,也有从海上丝绸之路过来的南亚、东南亚及东亚国家的使者;在1000多年以前的唐朝,扬州已成为国际性城市,许多波斯(今伊朗一带)人、日本人、新罗(今韩国和朝鲜)人等在此活动,淮安的新罗坊则聚集了一批来自新罗的商人,经营着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之间的跨国贸易,大运河沟通了海上和陆上丝路……在中国初步确定的“海丝”申遗预备名单中,江苏共有南京、扬州、南通、苏州和连云港等地的13处史迹在列,超过全国的1/5。“这些绚烂多彩的文化遗产,既是记载历史的‘活化石’,也是文明交流的符号,承载着千古常新的丝路精神,充分彰显了江苏作为中国古代海上、陆上交通‘十字路口’的历史地位。”

  在他看来,“一带一路”这一借用历史经验提出的宏大倡议,能否得到沿线国家的认同,既取决于沿线国家对当代中国的了解和认同,也离不开历史和文化的“牵线搭桥”。而保护与活化利用江苏与“一带一路”有关的文化遗产资源,不仅让江苏以及省内各个城市找准历史坐标,也能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这些文化遗产生动展现了几千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是如何互相交流、互相成就、共同发展的,传递了中国的满满诚意,也给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历史智慧和启迪,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

  让苏州昆曲遇上剑桥合唱,“江苏文化周”走进柬埔寨……作为文化强省,近年来,江苏不断用文化丰富着“一带一路”内涵,创新文化交流合作的内涵与形式,走出一条文化交流文明对话之路。

  不过,贺云翱认为,江苏很多与丝路有关的文化遗产尚处在“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用好丰厚的文化遗产“家底”,服务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江苏还有很多“功课”要做。“比如,可以建立‘一带一路’相关主题博物馆,一些重要的文化遗产地可以建遗址公园,还可以在海外举办江苏海丝遗产专题展出,让这些宝贵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走出‘深闺’、走出国门,被更多的世界人民所了解。”

  贺云翱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2018年7月20日,如东县人民政府和南京大学联合通报了如东县掘港镇古国清寺遗址考古发掘和初步研究成果:共清理出文化遗迹17处和近千件文物标本,初步确认其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和沿海一带罕见的唐宋寺庙遗存,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证据,对见证和研究古代中日和中罗文化友好交流史具有重大意义。消息传出后,日本、韩国的相关学者纷纷赶来参观考察,而作为考古项目负责人的贺云翱也被邀请到日本明治大学、韩国高丽大学进行专题介绍,同时考察、参访日本京都、奈良、福冈等地的相关遗迹,受到当地人士的欢迎。“通过对各国历史的了解、文化的认知,才能推动彼此的学习、理解和尊重,才能消除一些误会,在这方面文物、文化遗产的作用很大。”

  今年,在国家文物局有关专家的建议下,南京及江苏文化文物部门正在牵头做长江中下游地区与丝绸之路有关的文化遗产调查研究工作,贺云翱再次成为课题组的负责人。“我们今年和南京海丝研究中心合作启动的是长江下游及沿海的调研,之后还要向长江中游延伸。”他觉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丝路国家在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互鉴与合作探索势必产生良好效应。而丝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成果,也将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并成为其中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以文化为纽带,促进民心相通,将助力‘一带一路’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审计厅副厅长、民盟陕西省委副主委马玉红:

  交通先行,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举措,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审计厅副厅长、民盟陕西省委副主委马玉红认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把陕西从内陆腹地推到了开放的前沿。我们要统筹利用两个市场,扩大向西开放、向东集散,推进“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三个经济”,落实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积极利用第五航权,围绕重点产业及产业链,加大定向招商和务实招商力度,为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贡献力量。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陕西省区位、交通等优势不断凸显,已经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前沿。今年一季度,陕西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52.9亿元,增长38%,总值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7.7%,较去年同期提升4.8个百分点,增速高出全省整体增速37.6个百分点。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展互惠互利合作。引导对外投资健康发展。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陕西高度重视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丝绸之路金融中心等“五大中心”,着力构建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西安作为我国内陆交通枢纽中心城市,推进交通商贸物流中心优化升级至关重要。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出发,路线覆盖哈萨克斯坦、德国、波兰、比利时等“一带一路”沿线44个国家和地区,辐射范围基本实现了欧亚区域全覆盖,已成为全国开行班列城市中线路最全、覆盖最广、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国际货运班列。

  马玉红介绍,西安是全国12个最高等级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也是全国8大铁路枢纽之一,“米”字形高铁网络已初步形成。去年陕西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运营总里程分别达到856公里和5600公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进入全国十大枢纽机场,2019年全货运航线总数达到27条,完成货邮量38.1万吨,增长21.2%,增速连续17个月保持全国十大枢纽机场第1名,货运量全国排名第11位。

  4月2日,《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20年行动计划》发布,提出推进交通商贸物流中心优化升级等七大类28条举措。马玉红认为,要加快推进交通商贸物流中心优化升级,加快形成国际商贸物流枢纽,提升枢纽功能,推动“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打造“枢纽+通道+网络”现代物流体系,搭建国际化合作新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

  发挥“海丝”核心区优势,不断增强开放新活力

  福建是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明确支持建设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

  谈到共建“一带一路”,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清晰记得,去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殷切叮嘱要发挥多区叠加优势,不断探索新路,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全面提升福建产业竞争力,力争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在前头。

  “一年多来,福建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全面推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立足福建的历史、区位和人文优势,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了积极贡献。”黄茂兴介绍。

  政策沟通更深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福建加快推动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缔结友好关系,福州市与柬埔寨暹粒市、南平市与韩国密阳市缔结友好城市,全省国际友好城市(省州)关系达到109对。

  设施联通更便捷。深入实施“丝路海运”“丝路飞翔”等“海丝”核心区建设八大标志性工程。截至2019年底,加入“丝路海运”的国际集装箱航线达到60条,累计开行1811个航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50万标箱。加快实施“丝路飞翔”,全省国际和港澳台空中航线达到79条。2019年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5173.75万人次,同比增长4.63%。中欧(厦门)班列已通达12个国家和34个城市,并实现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海铁联运,全年发运234列,货值7.32亿美元。

  经贸往来更频繁。2019年全省新备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7.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闽投资项目179个,实际使用外资19.4亿元,同比增长136%。继续扩大贸易往来。2019年福建省对“一带一路”市场进出口累计达4551亿元,增长16.3%。

  资金融通更便利。福建推动人民币跨境投资结算服务,鼓励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使用人民币结算,支持企业设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

  人文交流更密切。福建与外交部在北京联合举办“新时代的中国:生态福建丝路扬帆”全球推介活动,赴捷克、阿联酋等8个国家举办“清新福建”图片展,依托7个福建旅游海(境)外推广中心开展“全福游、有全福”“清新福建”品牌宣传推广。

  黄茂兴认为,“多区叠加”是中央赋予福建的先行先试政策,也是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显著优势。作为“海丝”核心区,福建融入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很好地服务了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

  黄茂兴建议,要继续对标国际最高规格、最高要求的投资贸易标准,继续全力打造市场化、便利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千方百计吸引世界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来福建投资兴业。要继续发挥“多区叠加”的制度优势和放大功能,在内外两个层面构筑招商引资新平台、新空间、新载体,为外资企业提供优质的投融资服务;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民营企业,积极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机会,鼓励他们在境外设立经贸合作园区、工业加工区等平台载体,加大力度开拓国际市场。要加强产业对接,结合福建已有的技术、产业和资源要素优势,积极引进福建产业转型升级中急需的新兴产业,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福建40多年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开放史。”黄茂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近18年,殷殷叮嘱福建“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在前头”,我们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把40多年所累积的丰富开放经验与改革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新的改革成果实现系统集成,发挥组合拳的综合效能,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开放经验,不断增强福建开放新活力。

  交汇点记者 顾敏陕西日报记者王帅福建日报记者严顺龙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