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面绽放 |奋斗890系列
2020/01/17 14:17  交汇点新闻  刘海琴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聚焦奋斗中的年轻人。他们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在奋斗中磨砺意志、坚定信念。

  两会期间,5位年轻人走进交汇点,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他们是“奋斗890”,他们就是你跟我!

  今天,我们邀请来第四位嘉宾赵于涛,一起来听听他的奋斗故事!

  

  大家好,我是江苏省演艺集团省昆剧院花脸演员赵于涛。刚刚给大家唱的是昆曲《钟馗嫁妹》的一句。说起来,我跟这出戏很有缘,在5月份的拜师专场,我时隔10年再次演绎了全本《嫁妹》。2019年底也是凭这出戏,作为江苏唯一入选剧目,参加了由文旅部主办的“2019年全国净行、丑行暨武戏展演”,获得了现场专家与观众的一致好评。

  

  《钟馗嫁妹》这个戏很难演,钟馗这个角色非常考验演员“唱念做表”基本功。同时,为了突出钟馗的邪病,扮相会用到垫胸、假臀等塑形扎扮,光这一身行头就有十几斤重,再加上动作夸张,同时还需要大鬼、灯鬼、伞鬼、担鬼、驴夫鬼的配合,翻滚跌扑,一场戏下来,大冬天全身衣服都会湿透。而为了演这个戏,2018年底开始我每天练功,人瘦了十五斤。

  

  今天大家看到舞台上光鲜亮丽的我,在这之前我却有着十几年很自卑的经历,我从上戏校开始就遇到“倒仓”,最严重的时候嗓子是哑的,发不出音,工作后嗓子还在呲花儿,没办法发高音。

  我的“倒仓”长达13年。声音不行,我没有放弃,我选择苦练,以工代戏。六点半就起来练功,比所有的同学都早;下了课,练私工,练功时长比其他同学都多。到底怎么找到声音我也是不断尝试 ,尤其是参与《1699桃花扇》的排演,跟石小梅老师、龚隐雷老师等前辈不断学习,慢慢提高自己的音准,终于越来越放松的状态下,我的声音回来了,而且越来越好!

  

  前面我说过我的拜师专场,我是江苏省昆剧院第四代演员,省昆有着南昆风华的传承,上百个折子戏,正是靠着老师们的“传帮带”把这些精华一代一代传下来。我师从赵坚老师,从老师那里传承了《芦花荡》《山门》《钟馗嫁妹》《冥判》等多个折子戏。

  

  但是我自己最喜欢的却是《白罗衫诘父》这一折。戏里的养父也是杀父仇人,可悲、可恨又可怜,是个很复杂的人物。记得当时二十来岁就跟老师学了这个戏,但是年纪轻无法理解,一个大花脸怎么能够让人又爱又恨跟着潸然泪下?老师就手把手地教,一次次地讲。到今天,加上我也做了父亲,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和塑造才基本到位,去年在苏州演出完,我下了台泪崩了十几分钟才好。

  

  今天我们更加崇尚文化自信,昆曲在大学生、年轻人当中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时尚,圈粉无数。作为年轻演员,我们除了传承,也要不断创新,为昆曲注入新的血液。2019年,我自己就参加了三个新戏的排演,包括现代剧《当年梅郎》《活捉罗根元》,以及新编《世说新语索衣》等。

  

  前几天我翻看到微博上的一张旧照片,在空荡荡的观众席上,摆着一双练功靴,底儿都磨薄了,一时间思绪万千:演员排练是最枯燥和辛苦的,但是为什么还要在这个舞台上坚持呢,那正是因为我热爱昆曲,热爱这个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古老文化。

  美好的时代来了,昆曲在路上,我在路上!

  策划:任松筠 孔德信

  统筹:刘海琴

  文案:刘海琴

  摄像:余勤雍 石磊

  包装:高鑫 杨晓珑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