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纵论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全媒体行动走进扬州
2020/06/25 21:31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名城,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城市特色,决定了我们这座城市的产业发展路径决不能走拼资源、低端化发展的老路,更不能走以牺牲环境、安全为代价的弯路。”6月24日下午,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策划实施的“市委书记纵论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全媒体行动走进扬州。扬州市委书记夏心旻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坚定不移把新兴科创之城建设作为新时代发展方向,擦亮“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金字招牌,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三角”和宁镇扬一体化的“小三角”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奋力走出一条符合扬州城市特质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特色竞争力、持久竞争力。

  回顾近年来扬州的高水平全面小康之路:经济更强了。创成全省唯一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50亿元,位居全省第七位,比上年上升一位;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86万元,居全国23位。百姓更富了。2019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074元,超过省定高水平全面小康指标;城乡低保标准每年达8000元以上,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面脱贫。环境更美了。大气、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现在的扬州绿化水平更高,公园数量更多。社会文明程度更高了。连续三届创成全国文明城市,荣获“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两张世界级名片,获得202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和2022年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承办权;公共文化设施更为完善,“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

  扬州市委书记夏心旻

  “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争创扬州发展的第四次辉煌”是省委主要领导对于扬州的要求,夏心旻表示,兴盛于汉、鼎盛于唐、繁盛于明清,这是扬州历史上的前三次世界级辉煌。争创第四次辉煌靠什么?唯有靠创新发展。

  首先,要创理念之新,就是要用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扬州小康建设的成果,不能仅仅看表面、看数据,比如说经济总量,尽管在省内属于中游,不过从全国看,体量也是比较大的,但是要透过量看它的结构,5800多亿很大一部分还是传统的制造业、低端服务业构成。所以扬州要想搞创新,首先理念必须要创新,要用新发展模式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是要发展高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其次,要创产业之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支撑扬州发展的新动能。一方面,聚力发展科创产业,加快建设一批科创平台、研发平台、文创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把科技服务业做大规模。另一方面,加快提升产业科创水平,围绕发展壮大“323+1”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同时,着力招引一批有竞争力、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一批“独角兽”和“瞪羚”企业。

  要创文化之新,做到在继承中发展。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很深厚,这是优势。但是津津乐道吃老本不行,在传承利用的同时,还要发展超越。所以,扬州这几年努力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培育创成了三个文化资源平台: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世界美食之都,就是要把这三大金字招牌进一步擦亮。

  还要创环境之新,一个城市必须要把环境打造好,创新才有基础和氛围。现在各个城市都在打造各种软环境和硬环境,但不论什么环境,首先工作要方便,其次生活要舒适。扬州就是围绕这两点,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创新“放管服”改革等一系列工作。去年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评为公共服务最佳城市第二名。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扬州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打了一场漂亮仗。自疫情暴发以来,全省湖北、武汉来苏(返苏)人员分别为147.5万人、40万人,扬州分别占9.98%、15%;扬州确诊人数23人,占全省3.65%。自1月21日发现第一例疑似病人到2月18日实现零新增,2月底23例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截至目前未发现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后,扬州在抓好常态化防控的同时,抓紧研究部署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等工作,以“两手硬”保障“双胜利”。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关键要扭住投资、项目建设不放松,服务力保企业不放松。为此,扬州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后,迅速组织春季产业项目视频签约仪式,线上签约项目33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随后又组织举办2020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开幕式暨“世界美食之都”揭牌仪式,全市共落实新签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合作项目178个、总投资1878.3亿元,并集中开工重大项目230个、总投资941.7亿元。最近,又在八大领域梳排出了900多个项目源;开展了规上企业“户户到”、小微企业“点对点”服务市场主体行动。

  当下很多国家级、省级重大战略加于扬州一身,这对扬州来说是重要的发展机遇。夏心旻介绍,从国家层面看,扬州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从区域发展层面看,扬州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区;从全省看,扬州处于扬子江城市群和江淮生态经济区的交汇区。这么多的重大战略在扬州交汇叠加,机遇千载难逢,必须抓住切入点、把握主动权,特别是要在长三角一体化这个“大三角”和宁镇扬一体化这个“小三角”中定位和谋划扬州的发展,提升城市性价比和竞争力。

  多年来,历届扬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对民生工作高度重视,连续19年制定和实施关注民生“1号文件”。当前,扬州正对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八个更”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望,对标高水平全面小康和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尤其是民生方面的指标,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结合扬州实际,排出突出民生问题90项,在此基础上初步排定民生项目220个。

  “2020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我们面临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双重历史任务。”夏心旻表示,要更加主动、更加自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再出发,按照“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争创扬州发展的第四次辉煌”的要求,着力建设充满活力的新兴科创之城和独具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之城。

  “市委书记纵论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全媒体行动走进扬州,相关内容将在《新华日报》头版、“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上呈现。

  交汇点记者 任松筠 陈炳山 赵成君 汪滢 张晨 李源 摄影 余萍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