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宿迁:打造文化标识,文化魅力浸润人心
2019/07/27 21:00  宿迁网  

  宿迁网讯(记者 汪正文 程大伟)全省2018年度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和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公布,宿迁喜获三项全省第一;5人当选“中国好人”、11人当选“江苏好人”,当选人数全省领先;新建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3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4.04%;皂河古镇等8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有序实施……

  这是宿迁今年上半年“文化增色强底蕴”答卷上的一组精彩数据。

  年初以来,宿迁始终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常态长效建设文明城市,积极打造独具宿迁特色的文化标识,涵养了文化自信,引领了文明新风。

  

  厚植文化 彰显内涵

  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龙王庙行宫、晓店青墩遗址、孔庙大成殿、陈家大院等物质文化遗产星罗棋布,泗州戏、洪泽湖渔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久弥新,老粮库创意园、水利科技体验园等项目彰显着运河文化新内涵……奔涌千年的大运河造就了宿迁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更涵养着宿迁的人文风情。

  地理位置特殊、生态优势绝佳、人文价值独特,对于宿迁而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宿迁立足“摸清底数、找准坐标,打好基础、抓住重点”的工作思路,从强化顶层设计入手,扎实做好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宿迁段建设各项工作。

  4月初,启动宿迁市历史文化系统梳理研究项目工作;5月8日,在2019运河品牌电商大会上,专家学者在领略宿迁大运河文化的同时,积极为大运河文化带宿迁段建设出谋划策;6月4日,在全省“寻找大运河江苏记忆”活动中,宿迁水利遗址公园等3处地标获评“最美运河地标”,《以水为脉-江苏宿迁东关口历史文化公园》等4条短视频荣获“运河优秀短视频”奖;6月5日,宿迁专题召开大运河文化带宿迁段建设建言资政会,进一步明确大运河文化带宿迁段建设目标定位、路径选择和融合发展方向;7月22日,宿迁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会成立,标志着宿迁大运河文化研究工作进入系统化、规范化新阶段……年初以来,宿迁不断深化大运河文化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

  与之相呼应的是,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宿迁按照“文化为魂、生态为底、保护为先、利用为要”的总体定位,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打造城市特色标识、重构城市发展格局为目标,明确了“一带一核四组团”整体空间结构策划思路,从文化传承、景观提升、产业发展、营销推广4大方面,对全市范围内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优化策划,努力打造“文化生态”建设典范和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的宿迁样板。总体策划项目中,14个项目被列入2019年宿迁市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工程计划,其中的皂河古镇、老粮库创意园、洋河酒文化名镇、水利科技体验园等8个项目已在分步实施中。

  

  弘扬新风 践行文明

  常态长效建设全国文明城市

  7月4日上午,在宿迁市区,一名骑车女子被一辆面包车压在车底不能动弹,众多市民仅用20秒合力抬车救人;当天下午,宿迁一位需要轮椅辅助才能挪步的老人,在看到窨井旁安全警示锥倒下后,他一手颤巍巍地扶着轮椅,一手吃力地将倒地的安全警示锥扶正。

  缘于文明的浸润,这样的宿迁文明故事层出不穷。今年以来,宿迁以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为统揽,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凝聚正能量,弘扬新风尚。

  6月13日召开的全市全国文明城市长效建设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排定“宿迁文明20条”等8项示范工程,分类打造118个重点点位;明确市级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挂钩联系1个城市社区,明确130家市级机关单位与65个城市社区结对共建;成立12个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专项工作组,将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在宿迁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正以不同的方式融入群众生活。泗阳县探索“三有三必”群众工作法,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农村基层落地见效;宿城区双庄街道探索“全职社工”志愿服务新模式,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爱心驿站”;宿豫区豫新街道江山社区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双网合一”,有效整合志愿服务力量。

  ……

  截至目前,全市8个县(区)、117个乡镇街道、1411个村居先后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占比超过90%;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伍已达3452支,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活动1.7万场,惠及群众123万人次。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上,宿迁“全域推行、全域实践”经验,宿豫区、泗阳县试点做法获得充分肯定。

  

  事业繁荣 产业发展

  文化惠民工程提升群众获得感

  前不久,宿迁连续举办了经典歌曲演唱会、精品舞台剧目演出活动,《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唱出了祖国奋进70年的时代强音,《鉴真》等戏剧受到了观众高度赞扬。

  这仅是宿迁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缩影。根据群众需求,宿迁每年都会举办“民俗迎春”、歌曲合唱、戏剧演出等文化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据统计,上半年,宿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251场;市图书馆及各分馆、流通服务点接待读者超过20万人次。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文化惠民成效进一步凸显。

  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为群众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同时,也助推了经济发展。近年来,宿迁着力强化产业主体培育,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多年实现持续增长。“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领焰科技、华族电子、黑珑信息、信合包装、卡耐得玩具、欧利屋乐器等一大批文化企业的落户,为宿迁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与此同时,龙头型文化企业的示范作用充分彰显,圆周电子、吉龙塑胶、斯迪克新材料、沭阳国际图书城等一大批文化企业崭露头角。

  为了进一步发挥龙头文化企业领军示范作用,今年上半年,宿迁按照《2019-2020年全市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登高计划》要求,确定了江苏酷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泗阳辰骏电影城有限公司等6家文化企业,纳入全市登高计划。目前,6家企业按照登高计划目标,正健康有序发展。

  宿迁文艺精品的不断涌现,得益于良好的创作环境。仅去年,宿迁发放文艺精品扶持奖励资金534.6万元。截至目前,宿迁已有歌曲《虞姬》、戏剧《古城拉魂》、纪录片《朱瑞将军》、广播剧《爸爸》、图书《美德载梦》等17部作品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

  打造文化标识,彰显文化气质,引领文明新风,宿迁正阔步前行,坚定追梦全面小康。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