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经济薄弱村“引水源” 响水扶贫迎来一支“王牌军”
2020/07/08 15:24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6月11日,早上7点半,樊昌智在食堂匆匆扒了两口饭,起身赶往响水县黄圩镇云彩村。梅雨将至,云彩村家家户户都在地里抢收夏麦。距离雨季来临只剩一天,樊昌智心里“咚咚”地敲着。

  樊昌智是省委驻响水帮扶工作队分派到云彩村的帮扶干部。3月16日,他跟随新一届省委驻响水帮扶工作队赴响报道。此次的帮扶工作队由省发改委作为队长单位,10名成员中,有8人是军转出身。发扬军队雷厉风行的优秀作风,工作队一到响水,就立即进入了工作状态。下村,认人、认路,和乡亲们打成一片;对外,打关节、积人脉,帮村里和企业代表“谈判”,3个月过去,队员们费尽心思,干了不少事儿。

  “走了两万五千步,我才知道村子有多大”

  云彩村很大。这事儿,樊昌智到村第一天就听说了。“听说不等于理解。直到我围着村子走了两万五千步,才明白是个什么概念。”先走访低收入户,是历任帮扶工作队的传统。为了避免走“冤枉”路,出发前,樊昌智在心里画了一个路线图。从老村部出发,2组、5组、6组、4组......从最后一家出来的时候天已擦黑,“一下午,两万五千步,只走了八户。”

  分散的原始村落,和因病因残致贫的低收入户都深深地刺痛了樊昌智的心。“不是实实在在靠双脚走了一圈,你根本不知道村落分散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不和村民们坐下来推心置腹地聊一聊,你也无法了解他们真正的困难。”樊昌智说。

  和村民们打成一片,这是扶贫干部要“闯”的第一关。农村里,小事多、杂事多,一些干部下来,村部坐坐、喝喝茶、看看报,得不到村民的信任。“进村点卯的‘办公室干部’不顶事,能沉下身子,走近村民,去解决他们的烦心事、忧心事才是村里需要的。”响水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主任吴从兵说。

  在抢收的节骨眼,云梯关村六组村民蔡永祥不小心扭伤了脚,本该在家发愁的老蔡却一点没为自家的6亩地烦心。“早都收完了!”蔡永祥眉开眼笑。云梯关村的帮扶干部李祥向记者介绍:“像老蔡这样没有自主收割能力的农户,村里负责优先安排,割、碎、收一条龙,村民到手直接变成了钱。”这样的好政策帮了村里不少人的忙,让人安心、贴心。

  “董书记,帮我们修几条路吧”

  “董书记,帮我们修几条路吧。”刚刚走马上任一个月,兴南村驻村帮扶干部董亚军就接到村委副书记许梦宝的请求。兴南村道路状况比较差,主干道通往村民家中的小路,几乎都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村里的路就泥泞得很,深一脚、浅一脚,鞋子陷在泥里拔不出来,老百姓怎么出门,孩子们怎么上学哇?”

  是啊!想致富,就要先有路。看着一个水坑接着一个水坑的泥巴路,董亚军心想,这样的道路,村民怎么能脱贫?怎么能相信我们省委工作队带着他们致富?

  “修!这路一定修!”第二天一大早,董亚军约上许梦宝来到兴南小学门口勘测地形。附近村民看到在量路,纷纷走上前,十几个人围着董亚军兴奋地问,“是不是要修路啊?”董亚军看看地、又看看村民,开起了玩笑:“是啊,但是你们的庄稼都种到路上来了,我们没有办法修路。”“这个不要紧,随便你们修多宽,我们不往路上种就是了。”董亚军笑眯眯地说:“等批复下来,就可以修了,让你们雨天再也不用踮着脚走路。”

  修路的村子不只兴南村一家。这几天,云梯关村党总支书记李兵一连接了薛家华好几个电话,都是在问自家门前的路什么时候修。黄圩镇政府和省委帮扶工作队要将云梯关村“背街小巷”的散装路都修起来。一共9.8公里的水泥路,现已铺设4.7公里。按计划,薛家华家门口的路排得比较靠后。李兵耐心解释:“现在正在夏收,你家进出只有这唯一一条路,修上路,你的粮食怎么运到家门口?麦子收完,就修路。”

  虽然被催促,但李兵乐在其中,“把路修好,既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还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投资。”

  “乡村发展要改‘输血’为‘造血’”

  集体穷,村民也穷,锅里有,碗里才有。“乡村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内生造血产业。像我们定点帮扶的几个村去年才刚刚脱贫,处于不稳定阶段,要防止其返贫,改“输血”为“造血”,让村庄重现生机。”郭书峰的看法一针见血。

  帮村里建设好项目不就完了?队员们认为将好项目往自己的村上套就能解决问题。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董亚军在第一轮摸底排查后发现,以兴南村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无法轻易改变村里原来的产业结构。村庄没有抗风险的能力,万一群众生产管理技术跟不上,失败了,怎么交待?

  不能以旧换新,那就将产业链延伸,董亚军计划继续扩大西兰花的产业链,将西兰花深加工项目和冷链物流项目引入进来,让西兰花产业成“势”,真正成为乡村“造血”产业,“项目一旦成功,村集体经济保守估计能翻两倍。”

  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园是工作队的重点项目。依托古关的历史文化底蕴,云梯关村计划建设市级农业示范园区,种植浅水藕、铁皮石斛、黄桃、葡萄等特色经济作物。“项目建成后不仅扩大古关遗址辐射影响力,还可解决云梯关村本地用工150人以上,户年增收超8000元。”李翔高兴地说。

  有人说,干部干不干活要看鞋底和嘴皮。为了能让这些好项目落地经济薄弱村,帮扶队员们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李翔为了铁皮石斛种植项目跑去南通考察;董亚军在微信里给连云港轩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徐行轩发好多条长长的信息。

  “工作队来的这三个月,他们的努力,我们看在眼里,老百姓记在心里。他们为九个定点帮扶村制定了详细的帮扶项目计划和‘五方挂钩’后方单位帮扶活动计划。与此同时,扩大帮扶辐射范围,将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划进工作范畴,跳出扶贫抓扶贫,为响水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契机。”吴从兵说。

  交汇点记者 张文婧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