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织密“防疫网”,下活“复工棋” 院士教授献计助力“两不误”
2020/03/10 21:02  交汇点新闻  蒋廷玉 王梦然  

  交汇点讯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大考”,考题却也在不断变化中,近日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转变,江苏各地吹响了复工复产“集结号”。如何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两不误、双促进?交汇点记者采访了江苏各高校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围绕下一阶段疫情工作的“关键点”,为科学有序的生产生活建言献策,以科技力量“唤醒”城市活力!

  复工复产加快推进! 院士呼吁科技领域复工还需多给力

  在复工复产大潮中,江苏科技企业可谓一股“先锋力量”,他们率先开启生产线,快马加鞭保供应,成为“稳经济”的强引擎,也为抗疫一线带来更多“安全感”。3月8日,位于常州高新区的联影(常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一线的员工们加班加点,赶制医疗器械设备,驰援武汉方舱医院和全国各地。联影(常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智奇说:“移动的数字X光机,可以进行远程无线拍片工作。第二款设备是CT530,对病患的肺部纹理拍摄非常清晰。”

  日前,江苏推出了推动经济循环畅通和稳定持续发展152条具体服务指南,从投资审批、产业支持等各方面,全方位推进各行各业复工复产。中科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南京邮电大学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黄维,日前在接受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采访时强调,“科技领域复工”还需多关注多给力。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国科技工作者坚守阵地、奋力拼搏,在新冠肺炎机理研究、检测、治疗、防控等方面合力攻关,成为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战‘疫’先锋。”黄维表示,在看到“科技力量”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也要关注疫情对给科技工作带来的挑战。一方面,线下学术交流活动已基本暂停、绝大部分科研实验室陷入停摆,另一方面,部分科技型企业技术研发及项目发展受到影响。

  “要引导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及相关科研人员优先复工,相关科研产品优先应用于抗疫第一线。”黄维建议,首先应在政府层面加大政策激励、强化资金保障、扩大服务供给、聚集优势资源,支持科技型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尤其要在检测试剂与设备开发、药物和疫苗研发、临床辅助诊疗技术和系统开发等方面积极布局;其次,各级政府要强化引导,鼓励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工作者积极采用线上线下等多种办公模式,对部分采购远程信息化办公平台的科研单位,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支持。

  战胜疫情是各领域科学家的共同使命,黄维表示,下一阶段,要充分发挥多领域多学科协同作用,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尽快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大数据赋能疫情防控 专家提醒,数据隐私不可忽视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要发挥好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重要作用。”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接受采访时谈到,大数据让疫情防控“耳聪目明”,但同时也应注意,疫情大数据涉及的隐私问题,需要做好个人隐私保护和依法发布等工作。

  我国移动通信独立用户(扣除同一用户多号)普及率在2018年超过82%,如今,电信大数据分析可掌握疫情发生以来用户是否来自或到过疫情严重地区,以便实施隔离观察,避免疫情扩散。利用大数据分析病毒传播途径更准确,筛查也更有针对性,邬贺铨向记者举例,比如出行旅客可以在网上登录“确诊患者同行”查询平台,只需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便可获知是否与病患者同行;还可利用短信查询之前14天停留超过4个小时的地点,作为非疫情严重地区归来的证明。

  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支撑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在诊疗方面,基于对众多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的大数据分析,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开发出“新冠肺炎智能评价系统”,帮助医生进行病灶严重程度分析;在新药研发和临床疗效评估中,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可大大加快进度;在医疗紧缺物资的生产组织与调度管理上,大数据技术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再如,现在有些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可利用专项排查APP,用手机扫描进入小区人员的身份证,同时记录测温数据,自动上报城市社区管理云平台。如能结合公交卡和网约车等实时数据,就可以实现防控预警的动态精准管理。

  大数据赋能,不断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动性。邬贺铨也指出,如火如荼推进“疫情大数据”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很多关键数据涉及个人隐私,需要做好个人隐私保护和依法发布等工作。在保护个人信息的同时用大数据支持联防联控,可以按照原始数据“可用不可见”原则来进行。例如,在卫健、交通、公安、工信等部门的数据源按隐私保护要求部署统一的数据分析运行环境,由疫情大数据协调机制指定的机构运行数据分析调试平台,在该平台上编写和调试疫情防控分析程序,然后下发到多个运行环境中执行,对多个数据源的全量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和挖掘。这种处理方式不改变数据归属所有权和存储位置,只带走不含敏感数据的分析结果。

  大咖科普:“好情绪”可为免疫系统增强战斗力,助力击溃病毒

  人体免疫系统如何对抗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的过强免疫反应为何能导致“免疫病理损伤”、甚至引起“急性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日前,东南大学医学院教授王立新对此向记者进行科普解读。

  王立新表示,人类免疫系统与病毒的相生相杀其实一直在继续,为了抵御病毒入侵,最好的方法是避免接触,做好抗感染,“抵制外敌入侵”。为此人体免疫系统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由皮肤、粘膜和相关分泌物构成的物理屏障,所以没有洗手就直接接触鼻子嘴巴等,会帮助病毒进入体内。第二道防线则是由体液中的吞噬细胞、杀菌物质等组成,尤其是吞噬细胞可清理病毒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如果病毒比较强大,免疫细胞会请求支援,此时第三道防线将发生作用,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产生的抗体,尤其是黏膜免疫组织产生的分泌性抗体就会投入“战斗”,实现“精确打击”。“人体的免疫能力既不能过低,其实也不能过高。”王立新指出,一方面我们要注意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类疾病,包括红斑狼疮、糖尿病等,一方面也要规避免疫过高引发的“病理性损伤”。

  新冠病毒狡猾且擅长伪装,它在早期躲过了吞噬细胞核抗体的巡视,病毒的表面突触,就像一把把钥匙,其中一把正好打开人类细胞的“大门”,细胞被欺骗了,帮助病毒大量复制,当更多的细胞被感染,人体内细胞才认识到这个病毒是外来户,此时免疫系统的巨噬细胞、 T 淋巴细胞等很“生气”,采取的措施就是“ 蛮干”。“免疫细胞用这种蛮横的方式,会破坏周围的环境。”王立新解释,免疫系统过度反应会造成对自身极大地伤害,人体免疫系统内会出现“兵员”不足,各“兵种”作战散乱,免疫学上称为“免疫细胞衰竭,免疫失调”。一旦这种反应超出了承受范围,对人体的损伤程度就会变高,如果病人还有基础病,那么就把最后一根稻草也压垮了,导致器官衰竭。

  “情绪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人们情绪的变化,必然伴随躯体的变化。”王立新提醒,情绪、心理、营养等因素,都会对人体内环境产生影响,一旦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也会造成免疫力下降,衰老细胞不能及时清除, 致病微生物乘虚而入,身体健康会受影响。专家建议,面对疫情要有信心,调整情绪,以平常心对待,规律作息时间表,做到少外出、勤洗手;多喝水、补营养、少烦躁,保障机体内的“兵员” 充足,各“兵种”协同作战,即保持自己的机体免疫功能不紊乱,以便抵抗病毒。

  交汇点记者 蒋廷玉 王梦然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