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挺住!前线后方“云会诊”最强后援团来了!
2020/03/01 17:52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所有的调整一定是动态的!一点要随时注意监测!”“这位患者的心肌损伤问题还要继续关注!”“这位患者可能需要开展床边血液透析治疗……”2月29日下午4点30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江苏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内,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防治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黄茂教授等,正与武汉市第一医院接管重症监护室的专家们——同为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的齐栩主任医师等专家一起,为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的3例危重症患者进行了远程多学科专家会诊,形成了下一步治疗的总体策略和具体方案,且立即实施。

  据坚守在武汉一线的齐栩主任医师介绍,目前重症监护病房里仍有7位气管插管、1位气管切开以及20位高流量吸氧的危重患者,救治压力非常大。

  会诊中的一位患者病情较为复杂,这是一名65岁的老年男患者, 2月14日由于胸闷气喘经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入院,但是这位患者还患有严重的有心脏病史,曾经接受过支架和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治疗,患者入院后胸闷气喘加重,给予常规治疗后,病情仍在继续进展。19日,专家们为患者进行了无创机械通气,此后患者病情一度平稳,但是到了22日,病情再度恶化,为了救治患者,为其进行了紧急气管插管,但是昨天患者的病情又进一步加重。

  29日上午,医疗队领队、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云到病房对危重患者进行了大查房,发现患者救治过程中还有许多难点问题,为了更好地救治危重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便紧急安排了下午的多学科专家远程会诊。

  会诊时,武汉的专家团队将病人的病情、现有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用药情况等细节,向后方的专家团队进行了汇报。通过不断的交流与沟通,进过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商讨,以黄茂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给出了一项项更加科学可行的建议。

  这些合理化的建议中包含了“调整呼吸机参数,避免高氧引起的肺损伤”“根据患者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必要时考虑进行气管镜灌洗”“根据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建议必要时采用床边透析治疗”“维持患者的出入量平衡”等治疗中的关键点。

  齐栩表示,通过与后方多学科专家的远程会诊,大家能够对患者的病程进行更加清晰科学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多学科专家的优势,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在武汉目前依然有部分紧要医疗物资和药品欠缺的情况下,这样的多学科讨论可以让更加高效的治疗方案及时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从而更好地为危重患者抢救赢得时间和机会,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

  除了与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开展会诊外,当天中午,江苏省人民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还与在武汉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江苏医疗队也开展了一次多学科专家远程会诊。

  据第三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医疗组组长、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重症医学科周静主任医师介绍,她所在的重症病区近日收治了一位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双重疾病的打击下,患者病情也是十分危重。为了更好的给患者提供有效的救治,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李健勇教授、呼吸与危重症黄茂教授、重症医学科曹权教授、感染科李军教授以及药学部罗璨主任药剂师也一同参加了会诊,并根据患者病情提出了治疗建议,血液科主任李健勇教授还特别指出,对于这位患者除了对症处理外,一定要谨慎输血,防止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可能。

  周静主任医师也表示,通过多学科专家团队远程会诊,能更好帮助一线医护人员分析病情,同时也证实了大家的判断,为患者后续治疗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为危重患者治疗的信心。依托江苏省人民医院优势专家团队组建的江苏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截止到目前医院已经为江苏省、湖北省武汉、黄石三地患者会诊270人次。

  交汇点记者 仲崇山 通讯员 吴倪娜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