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百姓花钱,还有这些“新招”!
2020/05/27 19:54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崔爽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结束,摆在我们面前的发展任务异常艰巨。

  在介绍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要义之一就是“推动消费回升”。

  随着我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应如何逐步推动消费回升?两会代表、委员们有哪些好的建议?

  鼓励百姓花钱也要创新

  疫情之下,各种刺激消费新举措陆续出炉,最近特别火的是消费券。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解读说,有些发达国家直接把货币补贴发放到居民账户中去,但是国内现在对低收入人群识别和直接资助的体系还不完备,这是未来需要补齐的社会保障领域的短板。

  “发消费券有什么好处?领到消费券以后只能去消费,不能干别的。如果发货币,不一定用来消费,所以消费券的好处就在这里。”刘世锦说。

  这一轮消费券的创新之处在于,很多是通过数字平台发放的数字消费券。

  谈到数字消费券对消费的影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数字消费券可以动态调整,实时计算,合理设计,可以确保消费券拉动效应高、核销率高。

  “通过数字平台发放消费券,电子消费券的普惠性更强了,可以下沉到小微商家。消费券对规模小的商户拉动效应是最大的。”刘尚希说。

  刘尚希分析,在疫情冲击之下,政府需要一些政策对内需尤其是消费去推一把,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循环,以需求带动供给,供给体现为复工复产。复工复产多了,就业就多了,收入就会增加,进而继续拉动消费。这是一种正反馈的循环,有利于推动经济快速复苏。

  对于消费券具体应该怎样发放,刘世锦认为,应该把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和中小微企业的救助结合起来。比如,对于中小微企业,特别是比较困难的企业中,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员工,由政府直接给他们进行工资补贴,或者直接发放消费券。

  线上、线下结合挖掘消费需求

  老百姓内在的消费需求也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释放。

  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就是一项重要内容。4月底,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延续至2022年底,并畅通二手车交易。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苏华认为,汽车消费仍有巨大需求空间。“从国际比较来看,当前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依然偏低,不仅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推动家电更新消费也不能忽视。5月中旬,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明确提出促进家电更新消费。具体举措有组织开展以旧换新活动、促进家电加快更新升级等。

  促消费,线上与线下要结合。苏华认为,数字经济正在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催生出许多经济发展新动能、新需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在两会期间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1—4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4.1%,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这显示了新型消费的力量。

  “我们要顺势而为,加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促进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宁吉喆说。

  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协调推进

  在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看来,扩内需、促消费,需要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协调推进、协同创新,这样才能不断深挖消费潜力。

  在消费者端,张近东介绍,如今,宅经济、健康经济、宠物经济、智能经济等纷纷崛起;社群营销、直播带货等新兴模式也深入市场,成为畅通产业链、刺激消费需求的重要形式。

  “因此,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对强相关领域消费品的供给和补贴力度,通过实实在在的优质服务、高性价比,让广大消费者有得逛,有得买,愿意买,容易买。”张近东说。

  供给侧也有不少可以发力的地方。

  张近东认为,企业端一方面要创新供给激活需求,大力发展场景零售新业态;另一方面,要降本增效放大需求,充分利用各类新技术、新应用,推动数字服务、金融服务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统合。

  “同时,企业还要提升服务水平。如积极推动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优质的用户体验必然能推动消费者放心、安心、舒心地购物,释放消费潜力。”张近东说。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巨大,新消费增长点加速形成,抗冲击和抗风险的能力也逐渐增强。”苏华认为,随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以及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居民消费能力也会呈现持续稳步提高的态势,从而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推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岳靓

  审核:管晶晶

  终审:冷文生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