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又重逢,致敬每一个参与战疫的你我
2021/02/01 12:48  现代快报  

  在过去的 2020 年,逆行出征的白衣战士,清运医疗废物的志愿者,微生物检验科病毒实验室的疾控人员,甚至疫情期间每一个响应居家隔离的你和我,都给我们带来了难以言说的温暖和感动。

  去年今日又重逢,2021 新春将至,这些曾经在战疫,或依然在战疫的 " 最美逆行者们 ",又将用怎样的姿态拥抱崭新的辛丑牛年?

  重症专家郑瑞强:战疫情,他一直在路上

  2021 年 1 月,河北省胸科医院。一位身穿防护服的 " 大白 " 正在滴滴作响的医疗监护仪旁,冷静地处理着患者病情。" 大白 " 背后写着的 " 江苏郑瑞强 ",对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隔离病房里的医护人员来说,是强心针一样的存在。

  △ 2021 年郑瑞强在石家庄

  病房查房,开会研讨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全国网上会诊 …… 作为 2020 年初最早驰援武汉的重症专家之一,郑瑞强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状态。

  去年 1 月 23 日,除夕前一天,武汉封城,苏北人民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主任郑瑞强接到了国家卫健委的紧急电话驰援武汉,直到 4 月 26 日才返回江苏。武汉的 95 个日夜里," 江苏郑瑞强 " 在武汉市肺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心中扎了根。临行前,郑瑞强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武汉市肺科医院 " 江苏 001" 的特殊工牌。

  △2020 年郑瑞强在武汉接受现代快报采访

  看到武汉解封后的车水马龙,郑瑞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95 个日日夜夜,我们幸不辱命,和全国 4 万多名医护人员,用辛劳与汗水换来了一座城市的春暖花开。"

  " 召必来,来必战,战必胜!" 病人在哪里,医生的阵地就在哪里。2020 年,郑瑞强一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路上。湖北武汉、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喀什、辽宁大连 ……366 天中,他有 172 天在外抗疫。

  " 今年又不能在家过年了,虽然想家,却也没时间想。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跑赢病毒。" 在郑瑞强看来,自己从不是英雄,他只是履行了一个重症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援鄂护士支曼曼:酷酷的 " 战地天使 " 发已齐肩

  还记得那个把头发剃光 95 后女孩吗?

  2020 年 2 月 13 日,出征武汉的那一天,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监护护士支曼曼,将自己及腰的长发剃光了。理发师有些下不去手,但她觉得这样方便,也不容易感染。别人问起她时,她笑着说," 女孩子酷起来,都没有男生什么事!"

  △支曼曼出发的朋友圈

  △支曼曼到达武汉的朋友圈

  这样一个酷女孩到武汉后,常常被患者的一些小举动感动。至今,她还记得那些暖心的瞬间。" 病区里有个老爷爷,说的是武汉方言,我们听不懂。旁边一个大叔就一字一句帮我们翻译,特别耐心。"

  支曼曼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先后转战武汉市第一医院和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承担 ICU 病区危重患者的救治任务。在支曼曼看来,这段经历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她也毫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这段经历也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以后不管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害怕。"

  △ 2020 年支曼曼和同事的合影

  2021 年 1 月 28 日,现代快报记者再次见到了支曼曼,她的头发已经齐肩,头发上还扎了一个小发髻,十分俏皮可爱。她开心地告诉记者,她打算慢慢留起长发来," 长发好看一点 "。支曼曼是江苏淮安人,今年春节她打算留在南京,也做好了值班的打算。通过镜头,她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 爸妈在家要好好戴口罩、勤洗手,不要聚集。你们放心,头发我是不会再剪了,不要再督促我留长发了!"

  △ 2021 年的支曼曼在工作中

  疾控中心检测员王雅倩:年轻的面庞多了从容

  一件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一层手术隔离衣,防护面屏加护目镜的组合,再加上 N95 口罩、外科手套、丁腈手套 ……1 月 27 日,王雅倩在全副武装下,穿过 6 道门,进入了南京市疾控中心 P2 实验室开展每日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核对、标记样本信息,震荡混匀,打开采样管,分装病毒标本,提取病毒核酸 …… 在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一群人从 2020 年 1 月中旬起,24 小时轮班保障南京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不间断,"90 后 " 南京姑娘王雅倩就是其中之一。

  △ 2020 年的王雅倩

  作为 2020 年初南京市第一家具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单位,所有武汉来宁相关人员的咽拭子样本,都被送往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病毒实验室进行检测。" 刚接触到新冠病毒时,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王雅倩介绍说,病毒是陌生的,检验量又有上百份,3-5 小时的检测时间结束,脸上都有了口罩压痕。

  2021 年 1 月 27 日,现代快报记者再一次见到了即将进入实验室的王雅倩,与去年春节期间的紧张相比,年轻的面庞上多了些许从容。

  △ 2021 年王雅倩在实验室

  " 现在我们实验室的工作量其实是翻倍的,除了检测相关人员外,还要承担全市重要会议保障、可疑环境、食品冷链、进口非冷链货物相关检测,以及全市所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的初筛阳性样本及部分阴性样本复核工作,每天的检验量达 1400-1500 个样本。" 王雅倩告诉记者,随着检测量大幅增加,实验室的检测团队也在壮大,从去年刚开始的 18 人小团队,发展到了现在市疾控 30 人实验室检测组。" 实验室一楼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全市核酸检测基地,建成后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将会大幅提升。"

  △ 2021 年的王雅倩

  说起今年春节的打算,王雅倩表示," 春节排班还没出来,不出意外,还是在岗位上过年吧,我们都已经做好了随时 ' 上阵 ' 的准备。"

  志愿者谢海洋:围着医疗废物 " 打转 " 的去年今日

  2021 年 1 月 26 日,现代快报记者见到谢海洋的时候,他身着防护服,正和同事何均搬运着装有医疗废物的黄色垃圾桶,两人配合十分默契。2020 年在武汉驰援的时候,他和何均便是 " 战友 ",同一组转运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医疗废物。

  △ 2021 年谢海洋在搬运医疗垃圾

  去年 2 月 16 日,四名来自南京汇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志愿者,开着两辆医疗废物专用转运车,从南京出发驰援武汉,谢海洋正是这支队伍的队长。

  针头、带血的纱布、废弃的防护服、病房里没吃完的饭菜 …… 在武汉的日子里,四人兵分两路,将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和金银潭医院内的医疗废物转运至医疗废物焚烧场处理。医疗废物专用转运车里,一次可运 46 桶医疗废物。他们算过,一桶医疗废物大概在 30 公斤重,两组队伍一天最多转运过 276 桶医疗废物。

  △ 2020 年谢海洋和队友在武汉的医疗废物转运车

  在武汉的 43 天,谢海洋至今历历在目。那时候,谢海洋盼望着能早日完成清运任务,与家人团聚。他告诉记者,回宁后,他还和家人分享了自己在武汉的经历。

  这段时间,谢海洋和同事们每天都很忙碌。除了普通的医疗废物外,他们还要转运隔离点与核酸检测点的医疗废物。据他统计,公司二十多辆医疗废物转运车每天清运的医疗废物平均要达到 60 至 65 吨。今年春节,谢海洋依然选择了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我要多陪陪孩子,孝敬父母。"(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侯天卉 于露 / 文 王曦 / 摄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