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火神山,他5天只睡20个小时!记江苏“最美防疫先锋”刘立生
2020/02/25 21:06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参加火神山医院建设,是我一辈子难忘的记忆!”刘立生是淮安市淮阴区小桥村的一位村民,疫情爆发后他连夜从淮安自驾7个多小时抵达武汉,自愿参加火神山医院建设。

  刘立生常年在上海七建做水电安装工程,1月下旬,已回乡过年的他得知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就联系熟人订购了2000只口罩,分批次发给本村村民,并向邻居借来音响设备放在自家车的后备箱,自己录了一段疫情防控音频在村里宣传广播。

  但这些没能打消他内心的担忧。“我几乎每半个小时看一次疫情数据,越看心越慌。”1月29日晚,刘立生萌生了参加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的想法:“控制疫情就像修室内漏水,找到漏水点、封堵迎水面,同时清理积水,我的一技之长也一定能帮上忙。”第二天终于得知火神山工地招工负责人电话,却被告知人已满。“当时我还在去邮局领订购口罩的路上,挂掉电话后,我狠狠砸了一下方向盘,真是不甘心!”回家后刘立生又写了一封请战书发给招工方,他的诚心终于打动了对方,答应为刘立生开通行证。

  说服家人后,当晚6点刘立生就和同村的工友李兴文一同驾车前往武汉,一路上又兴奋又紧张又害怕。凌晨两点到达火神山医院工地,宛如白昼的施工现场、几千人齐心协力共同作业,热火朝天的氛围让刘立生萌生的那点恐惧消失得无影无踪。第二天一早6点,刘立生就迅速忙活起来,先是跟工友一起干熟悉情况,然后开始独自负责制作风管。现场没有人监督、没有人争吵,听到最多的话是“我的枪谁拿了?螺丝在哪?连接片在哪?”饿了就自己去临时搭建的食品供应点拿面包吃,实在撑不住就找个没人的花坛和衣而睡……

  2月1日,逐渐熟悉工作的刘立生除了继续风管制作和安装外,开始带着新工友熟悉情况、分配工作。由于有多年的带队安装经验,下午刘立生被安排从事更为灵活、要求更高的吊装工作。“我带了几个工友去,发现现场缺这样、少那样,原有的安装队根本无从下手,这哪能等?”刘立生立刻找相关负责人领了工具和材料,根据从业多年的经验自定方案。“我们先搞了一个样品出来,为不浪费时间,让其他人同时组装部件。”最终,刘立生的自定方案和样品成功通过核验。“样品出来后,我们一边教学、一边吊装。”那两天,刘立生没有在凌晨两点前睡过觉。

  连续多天连夜奋战,让刘立生疲惫不堪。为强打精神,他和身边陌生的工友们边干活边聊天

  ,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已经48小时没离开过这间房子了。有的工友安装风管时趴在梯子上瞌睡,手里还攥着风机。刘立生不忍叫醒他们,把梯子靠在工友身边,独自在一旁默默地拧着螺丝,尽量干一个人就能完成的活。五天时间里,刘立生总共休息不到20个小时。“我近视,戴口罩眼镜总是模糊,也因为模糊避免了很多尴尬,不知道那几天哪来的那么多泪水。”刘立生说道。

  在火神山工地的最后一天,刘立生和工友们齐心协力,从晚上7点开始一直忙到次日凌晨五点半,将火神山医院的排风系统全部安装完毕。结束时,刘立生挨个和他们握手。“我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叫什么名字,但都是分明扛不住还在默默坚持的汉子。”

  回乡后,刘立生将获得的报酬全部用于购买抗疫一线紧缺的防疫物资又捐赠给了火神山医院的“战友”们:KN95医用口罩50个、护目镜100个、消毒液100瓶、医用外科手套1000副……

  “这次去火神山参加建设,让我感受到国家的强大、齐心协力的强大力量。回来后我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以后有做更多事的机会!”刘立生说。

  通讯员 淮轩 魏志刚 见习记者 张莎沙 交汇点记者 蔡志明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