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重症科医生鲍洁:不破新冠誓不还
2020/03/01 20:22  新华报业网  

  作者:第五批江苏援鄂医疗队队员,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ICU鲍洁医生

  2020年2月19日 星期三 晴到多云

  来到武汉的第十天,病房迎来了至今为止最重的一位病人。病人是由其他病区转过来的,是一位女性,67岁,有高血压、乳腺癌病史,属于这次新冠肺炎最易感的人群。其实她的病程才10天左右,但进展非常快,氧饱和度难以维持,最低仅60%多。

  转入病区后,病人立即进行了大抢救: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加强抗感染、抗病毒、白蛋白、升压药……但哪怕是100%氧气吸入,病人的氧饱和度也只能达到70%-80%。

  病人正在插管

  我们又立即进行了俯卧位通气治疗。这是ICU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呼吸衰竭时非常专业的一个操作,许多护士和医生听都没有听说过。但它对许多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一点不逊于其他手段。当时负责护理病人的正好是我们ICU的男护士聂国祥,在他的协调指挥下,病人顺利完成了俯卧位,形成了完全趴着的体位。

  氧饱和度一度升到85%左右,但很快又掉下去了。其间完善了床边B超和胸片,由于病人无法挪动,都是辅助科室人员穿着层层防护服到病人床边完成的。

  等我进病房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当时病人完全趴着,但心跳很快,150-160次/分,氧饱和度只有81%,血压低,尿量少,好转的迹象不明显。

  这些数字实在不容乐观

  当时我和交班的护理组长朱晔一起,在床边完成了病人的初步评估,立即对目前的治疗方案及药物用量进行了初步的调整,把调整后的病人情况及体征,通过手机拍照和视频反馈给医疗组组长及领队许红阳主任。经过主任的指导和建议,继续调整呼吸机参数,改善心功能,维持循环、抗凝……

  我在病人床边整整三个多小时,弯腰看尿量,抬头调呼吸参数,摸摸病人的体温,试试呼吸机加热程度是否合适,除了开医嘱的时间,几乎都没离开过病房。通过这种不断的观察、调整,再观察、再调整——ICU称之为“滴定式治疗”,病人的心率降下来了,氧饱和度缓慢升高到92%,血压正常范围。这是目前为止最好的指标了。

  在这期间,我完全忘了这是一个新冠肺炎的病人,密切接触会有多大的传染性。我唯一想的只有:怎么关键的药还没来?护理人员能否做到医嘱的具体要求?还有什么地方是能够再调整和优化的?

  深夜12点,我的值班时间到了,该下班了。此时病人已经俯卧位了6个小时以上,渐渐不耐受。是继续俯卧位还是结束治疗?护士们都说,好不容易病情才稳定一点,一旦翻身回来,病情再次恶化怎么办?尤其下一班的医生不是ICU专科,对呼吸机及俯卧位完全不了解。

  我主动跟上级协调,要求留下来,并尝试结束俯卧位,密切观察正常体位时病人是否能撑住。如果病情再有反复,我可以立即指导再次俯卧位治疗。我站在病人床头保护最重要的气管插管,经过7名医护的集体努力,我们一次成功,完成了病人的翻身,仅仅花了十分钟不到。

  更可喜的是,病人仰卧位时生命体征依然稳定,表示我们整个班的治疗效果很理想!时间最终定格在凌晨1点,我拍下了这张照片,带着满足的笑容离开了病房。

  虽然,我的后背早已湿透……

  2020年2月27日 星期四 晴到多云

  来到武汉的第18天。时间每天悠悠地过,一切似乎有了稳定的节奏:

  护理组固定,医生排班固定,上班班车固定,三餐时间固定。最重要的是,患者的病情基本稳定,每天平稳出院1-2个患者,没有新入院病人。哪怕是最重的两个气管插管病人,每日病情变化也不大。

  但其实,看似平静的表面下,仍有着不同的波澜起伏:医护们进入病房污染区,仍有着各种身体不适,有头晕头痛的,有胸闷恶心的,有脸部压疮的,有皮肤过敏的,有不慎烫伤的。

  病人们的病情看似缓慢好转,但仍有少数几个病情突然加重,需要急查CT或抽血,有的还要呼吸机支持;更不用说全科最重的两个插管病人,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经常要抽血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各种仪器参数和药物的用量。而在平稳了两天后,昨天一天,我们又新收了四个新病人,代表着,疫情还远远没有过去,拐点也尚未到来,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放松警惕。

  来武汉这半个多月以来,我的内心有许多体会。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以往封闭的工作环境使我们思维定式、格局有限,其实非常不利于专业的融合发展,也不能发挥更好的诊疗效果。

  这次支援阻击新冠肺炎疫情,我接触到了不同的地区、医院、学科的其他医生,是非常难得的一次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我可以和感染科的主任商量炎症反应和药物使用,和呼吸科医生探讨呼吸机参数设置和指标解读,和其他重症医生学习床边超声的操作,还能旁听全院的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汲取影像科、心超室、神经科、心内科、肾内科等多个学科的精华。夜班值班的时候,在办公室仔细地研究每个病例病史经过和特点。回到酒店,隔离的环境正好可以潜心学习一些最新知识。

  我们希望平静和稳定——病房的平静,患者的稳定;

  我们也追求革新和突破——知识的革新,专业的突破。

  厚厚的防护服,影响了我们的感官灵敏度,降低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但却阻挡不了我们的激情和斗志。

  我们二院19人,乃至整个无锡医疗队132人,其实就是全体医疗人员的一个缩影。我们在前线奋战,更多的人在后方守护、支援,全社会步调一致,团结一心,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我们众志成城,誓与新冠肺炎疫情战斗到底!

  战疫情,众志诚,热血慷慨入武汉。

  披防甲,穿白褂,不破新冠誓不还!

  通讯员 张燕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