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上课两不误!这位援鄂医生真“牛”
2020/03/05 20:23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在南京医科大学及各附属医院为支持湖北抗疫派出的593名白衣战士中,有不少人是南医大“双肩挑”的老师,他们一头挑着救治病人的重担,一头心系着学生学业。江苏驰援黄石医疗队成员、南医大二附院重症ICU副主任医师牛常明,就是其中一位。

  深夜10点,当医疗队员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酒店休息时,牛常明开始了另一项工作:为南医大的学生录制《急诊医学》线上课程视频。“我既是医生,又是老师,在救死扶伤的同时,还需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使命。”牛常明说,他承担着南医大本科生和留学生教学双重任务。

  患者眼中的“牛”医生

  疫情发生后,41岁的牛常明多次请战支援湖北。2月11日,他如愿随队抵达黄石市中医院,简单交接之后,这里就成了他的“战场”。

  “如果说每个医护人员都是战士,重症医护就是特种兵,我们要冲向最危险的地方。”抵达黄石后,牛常明被安排到重症病房工作。每日摸排患者病情,制定、调整治疗方案……被防护服裹得严严实实的牛常明,时常感到呼吸不畅、干渴难耐,但他坚持跟每个患者充分沟通。见到新入院的患者,他第一句话总是:“您好,我是江苏来的医生,我们一起努力!”

  有的病人会激动地说“谢谢”,眼中流露希望,还有一些症状严重的病人这会儿往往急剧喘气,喘气间隙焦急地询问:“医生,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好一点?”每每这时,牛常明和战友们都会倍感压力,这种紧迫感让他从早一直忙到晚。“没有所谓的上班或下班,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重症病房的患者,精神状态很重要,救治过程中一定要给他们鼓励和信心。”牛常明说,患者的信任也感动着他。有一位老者,本来可以转入治疗条件好些的病房,但他谢绝了。“这里同病房的小伙子很照顾我,平时端水打饭都帮我铸,还有位来自江苏的牛医生,医术和态度都挺好,就在这里治吧。”

  学生心里的“牛”老师

  牛常明不仅是患者眼中的“牛”医生,也是学生心目的“牛”老师。

  他从事急诊及重症医学临床、教学、科研已经十余年,熟练掌握急危重症病人综合救治理论和技术,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牛常明英语口语很“牛”,他讲授的课程获得学生一致好评,曾获得过2017年南京应急医学竞赛奖和2012年南京医科大学英文授课竞赛一等奖。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导致各高校开学延迟。根据学校“停课不停学”的原则,牛常明主动承担了南医大留学生《急诊医学》网络课程前期准备及录制工作,并制定网络教学预案,组织授课老师学习应用线上授课技术,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努力建设课程网络平台,维护课程资源。

  “牛老师在前线还坚持给我们上课,这让我们更加珍惜在线学习。”学生们从媒体上得知牛常明赴黄石抗“疫”战场,还坚持为他们上课,非常惊喜感动。“在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讲这门课,显得更有意义。”

  而为了“主播”好这门课,牛常明想了许多办法,前线条件简单,他就拿一件绿色的洗手服当背景,录制视频、剪辑、合成……为了不影响一线工作,他利用晚上时间备课,每次伏案工作到半夜。

  “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是牛常明的教学追求。为此,他充分利用网络及临床救治实践创设教学情境,不断新的探索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线讨论,与学生进行互动,以保证教学质量。

  除正常的理论教学外,他还将疫情中涌现出来的医务人员典型事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我们身处同一个地球村,学好专业知识,危难时刻才能拿起专业武器,护佑人民群众健康。”

  “跟随老师PPT播放和讲解,有了1对1授课的VIP感。”牛常明的课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全班共97名留学生,目前一节课最高日访问量竟达到300余人次。

  通讯员 郭原君 蔡心轶

  交汇点记者 蒋廷玉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