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首个“清零”的定点收治医院背后,是苏鄂协作的“1+1>2”
2020/03/08 18:44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3月6日下午,随着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最后18名患者转院到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至此,江夏区中医医院实现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清零”。这是武汉市首个“清零”的定点收治医院,同时也是江苏援武汉医疗队的对口医院。

  与此同时,来自江苏首批援湖北医疗队支援江夏区中医医院分队的27名队员们也前往江夏区人民医院,与大部队会师,展开下一阶段工作。

  “在过去的40天里,我们与武汉的战友们共度时艰,真心换真情。协作‘融合’,‘融’出1加1大于2的‘化学反应’。中西并重,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离开江夏区中医医院之际,回想40多天来的点点滴滴,江苏省中医院医疗队队长、江苏省医疗队支援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总负责人王谦感慨万千。

  在江夏区中医医院的40天时间里,江苏援江夏区中医医院医疗队实现了患者零回头、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完善“三区两通道”,打造医护人员“生命线”

  江夏区中医医院是当地一所二级医院,建于上世纪80年代,硬件条件相对不足。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肺炎,医院的感控尤为重要。

  因此,江苏医疗队进驻江夏区中医医院后,王谦表示,队员们与当地工作人员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根据医院现有建筑格局,因地制宜的优化和完善“三区两通道”建设。

  王谦告诉记者,当时,他和队友朱云鸿、蔡仁田提出了将集装箱改装成医护人员通道的建议,如此一来,医护人员出病区后可以在这里完成消杀更衣。

  从提出设想到该院的“三区两通道”优化项目终于完成,经过了6个昼夜奋战。王谦白天问诊,晚上要画草图、分配任务,被队友们称为“包工头”。而在当地,江夏区区长亲自到现场协调板材,无论是江夏区区政府还是江夏区中医医院的领导和后勤人员均给予大力的支持。

  经过施工队加班加点地干活,医护人员通道终于建立起来。新的通道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增加了缓冲区,并且在清洁区和缓冲区均安装单向风扇,形成一个简易的“负压”区,大大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打造了医护人员“生命线”。

  每天,戴着口罩的医护人员从“集装箱”的第一个门进入,从第三个门出来时,已是全副武装。

  与此同时,医护人员的院感培训也在开展。根据江苏医疗队的建议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在江夏区中医医院开展救治工作的所有医护人员们都再次进行穿脱防护服、院感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院感相关工作的督查力度,并安排人员在潜在污染区进行脱防护服的监督和指导工作,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水平,在软硬件两个方面均努力做到真正的科学防控。

  协作“融合”,“融”出“1+1>2”

  在过去的40天里,江苏援武汉医疗队与当地医护人员在江夏区中医医院累计接诊620人,患者平均住院日为13.6天。高峰时期,这里治疗的患者达到277人。当被问到40个日日夜夜的关键字是什么,王谦给出的答案是“融”字,江苏医疗队员们与当地医院的医生协作融合,“融”出“1+1>2”的“江夏模式”,兄弟齐心,迸发最强战斗力。

  王谦介绍,支援江夏区中医医院的27名队员到达江夏区中医医院后以混编的形式,与当地医护人员共同奋战在一线。“这些天,我们一起战斗,共同面对困难。”

  在进入病房之前,江苏医疗队已就最新版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指南进行学习讨论,凝聚共识。进驻初期,医疗队一天之内完成了中医医院所有在院病人的梳理工作,详细掌握患者的临床分型,为病区病人区域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援助过程中,江苏医疗队对当地医院医生进行呼吸机和高流量给氧装置的培训工作,每个病区均与当地医生建立微信沟通群,遇到问题及时协商解决。

  由于目前新冠肺炎尚无特效药物,医疗队与当地医院共同协作,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特色作用。“我们根据每个病人实际情况通过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目前江夏区中医医院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药使用几乎为100%。”王谦表示。此外,对于疑难危重病人,医疗队队员们与当地医院及时进行病例讨论,取得共识,调整诊疗方案,在实践中摸索出个体化经验,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了重症转轻症人数的比率。

  而在大后方,还有江苏省中医院的支持。这段时间内,江夏区中医医院的医疗队员们与江苏省中医院“云会诊”已成为常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前后方联合,相当于把江苏的三甲医院“搬”到了武汉市江夏区。

  工作上相互协助,生活上互相照应。江苏医疗队队员们发现,随着病人的增多,江夏区中医医院医护人员的防护设备也接近告罄。虽然在自己防护设施也很紧张的情况下,队员们捐给江夏区中医医院300套防护设备,与当地医生共渡难关。

  道不尽的感谢,结下深厚情谊

  3月5日,江夏区中医医院为江苏医疗队举办了一场欢送会。在疫情尚未结束的情况下,欢送会出席的人不多,时间也不长,但在会议结束时,江夏区中医医院的代表站起身,向江苏医疗队深深鞠躬,表达谢意。

  共同战斗40天,苏鄂两地医生结下了深厚情谊,江苏的医生也让湖北的患者念念不舍。

  “尊敬的江苏省中医院赴武汉救援医疗团队,我是一名不幸感染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重症患者。在我病情最危重的时候,是王谦主任和他的团队针对我的病情及时为我调整了治疗方案,甚至为我做好了多个预案。王谦主任、蒋华主任,还有我没记住名字的老师们,每天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来查看我的病情,用最温暖的语言帮我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坚定战胜病魔的信心。朱玲护士长从专业的角度教我做康复训练,在封城物质紧缺的情况下还给我送来了营养品和特色中药香包。正是在王教授团队和远在南京的沈洪教授联手采用的中西医结合方法精心治疗和关怀下,我的病情一天天好起来,康复出院指日可待,我从这场劫难中死里逃生,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3月6日,江苏省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们收到了一封来自患者龚女士的感谢信。书信不长,却充满感情。读到此信,医疗队队员的心里宛如一阵阵暖流滑过,“治病救人,我们是专业的。看见他们一天天好起来,这些日子的付出也值了”。

  在江夏区中医医院的院内,有一棵四季常青的绿树。当春天的讯息来临,这棵树悄悄冒起了嫩绿的新芽。“草木蔓发,青山可望。春天已来,胜利指日可待!”王谦说。3月7日,江苏援江夏区中医医院的队员们已陆续前往下一个“战场”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报到。

  交汇点记者 叶真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