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湖北 | 医患联手战疫情 有爱有家有力量
2020/03/12 16:35  交汇点新闻  谢诗涵  

  交汇点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奋战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们,白衣执甲、不畏艰险,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为实现“提高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的目标,全力以赴投身救治、争分夺秒拯救生命。

  他们,在将近五十天的战“疫”过程中,与广大患者心手相连,并肩作战,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在逆行征程上留下最美的烙印,在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刻画出动人的姿态。

  吴小龙:这个“老大哥”人人称道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接到上级指派任务后,吴小龙毅然放弃回江西探望年迈母亲的行程,退掉好不容易买到的火车票,作为无锡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总支书记,于年初一带领28名勇士驰援武汉,一肩挑起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江夏区中医院等医院院感防控的重任。出发前,吴小龙对着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并郑重承诺:“要把大家平平安安地带过去,平平安安地带回来。”

  “行前测体温、车中急培训、住处勤练习”是吴小龙每天重复最多的话。刚到武汉,他便快速切换至实战模式。第一天,就带领队员开展高强度、高频率专题培训和实战演练。“培训必须到位,才能进入战场!”他每天组织3个多小时的魔鬼训练,全程滴水不进且全身湿透。即便是在出发去医院的车上,他都在指导培训。“不过关,就不得离开”的高标准、严要求夯实了医疗队员个人防护的“钢铁”防线。

  “不将被感染的隐患排尽,谈何治病救人?”为此,他第一个进入当地医院防感染“排雷”,深入“危险区”, 排查流程布局、医院防控、物资准备等感染管理布防情况,确保一一整改到位,为临床进驻清扫障碍。同时,通过建立安全规范的医务人员通道、医疗废弃物通道流程,规划出新的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图,实现最高等级消毒管理等,全方位扎牢江苏队医务人员工作安全防线。

  作为临时党总支书记,吴小龙处处率先垂范,挺身在前,队员们对他的评价只有一个字:“服!”在吴书记的团结带领下,无锡医疗队迸发出过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队17名非党员医务人员全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队员杨牡丹在一线入党。诸多患者点赞医疗队:“感谢你们这些把生命交给党和人民的白衣天使!”

  在他的带领下,为期一个月的援鄂救治“战绩”显著,共计收治患者334人,治愈出院131人。3月10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授予吴小龙等10位同志江苏 " 最美医务工作者 " 荣誉称号。

  廉海容:离院不离心,为出院患者提供持续照护

  由于存有聚集性发病的现象,所以病区里常有夫妻、亲子同时住院的情况。近日,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廉海容就在朋友圈分享了他和一对武汉母子的战“疫”故事。

  据了解,廉海容负责的母亲病情较轻,由另一组医生负责的儿子病情较重。为此,老母亲万分焦虑,请廉海容一定要救救她的儿子。廉海容瞬间感受到了这位武汉母亲的无助和自己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于是,他一方面积极与同事商讨、制定患者儿子的治疗方案,以一系列综合、恰当的措施缓解病情;另一方面总是在查房时安抚母亲情绪,一有好消息就立刻告知,令患者感激泪流。后来,这位母亲将被转到方舱医院治疗。一想到要与儿子分别,老母亲百般不乐意。知晓患者心事的廉海容对此耐心开解:“阿姨,你的病已基本治愈,这里感染源多,不利于进一步康复。您的儿子已脱离生命危险,很快也可以出院。我知道你担心儿子,我的手机号给你,有什么问题可随时与我联系。”听了廉海容的话,阿姨才平复情绪,开心地去收拾行李了,临走前还特意拉着廉海容合了个影。

  此后,面对面的照护转为微信里的暖心互动。“杨阿姨,我既是医务人员也是一个爸爸,我能理解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爱,我一定会用心治疗您的儿子,请您放心。虽然此刻你们母子暂时分离了,但我相信你们很快会康复出院,幸福团聚的。”“廉专家,我在方舱医院一切安好,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们全家人一辈子也忘不了您的恩情……”看到阿姨开心的样子,想到最近治愈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廉海容感觉心中充满了阳光。

  杨牡丹:同为人母,我能感同身受

  杨牡丹所在的病区来了一位新生妈妈徐云(化名),带着对宝宝的担忧和患病的恐惧,她正在经历的是一个万万想不到的“月子”。面对猝不及防的疫情和母子分离,她的心情也跌到了低谷,常常偷偷地抹着眼泪,吃饭都没有心思。

  身为人母及管床护士的牡丹,看在眼里,心疼在心里。她每天来到徐云的病床边,陪她拉拉家常,讲讲母乳喂养及育儿知识。为了能早日母子相见,让宝宝吃上一口母乳,杨牡丹鼓励并督促徐云每天坚持定时挤奶,还手把手教她用手挤奶的方法和技巧。有时候为了逗她开心,牡丹都会分享一些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的一些调皮捣蛋的事情,两个人经常被逗得开怀大笑。

  在杨牡丹的亲切关怀下,徐云每天定时挤奶、适量产后康复运动、增进营养多加休息,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两个人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她们相约等疫情过了,各自带着家人到对方的城市走一走、看一看,品尝当地美食,欣赏美丽风景,领略异地文化。

  张烽:离病毒最近的人,通过标本传递信心

  “科研达人”张烽博士工作在检验科,不直接接触患者,但却是“离病毒最近的人”,因为每天接触直接反映病情的大量检验标本,传染风险格外大。

  为了早日战胜“疫情”,无锡医疗队整体承接了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每天张烽需要穿着又闷又热的防护服,完成近三百个标本检验工作,对体力和工作难度都要求非常高。因为防护装备闷热的原因,半个多小时就全身湿透,护目镜常常容易起雾气,以往驾轻就熟的工作迎来了更多的挑战,这更让他必须十二分的细致和严谨,确保检验结果的百分百准确。病毒再狡猾,仍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在他的印象中,刚到医院的时候,每天送来的标本中有相当多的检验结果很不乐观,白细胞很低、炎症指标很高、粪便中有隐血。看到这么多异常的结果甚至是危急值,他忧心忡忡,多么希望这些未曾谋面的患者能早日好起来啊。

  张烽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得到了武汉同行的一致认可和点赞。2月15日,一筐香甜诱人的新鲜草莓瞬间暖化了张烽的心,一扫多日来的疲惫。原来,武汉的同事特地一早去水果大棚里采摘当天最新鲜的草莓,送到了张烽的手里,感谢他的最坚强应援。不只是这一筐草莓,连日来,从科主任到员工,他们对无锡医疗队的声声感谢让张烽倍感温暖,更加坚定了他早日打胜这场战“疫”的信心。

  程浩然:是党员,也是这里资质最长的护士,高风险的事我来

  转眼,程浩然已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组支援近五十天了。身为90后的他还是孩子模样,但对于自己的身份,程浩然的定位是:共产党员、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了9年的省级危重症专科护士。

  逆向而行的他在工作中总是冲在前头,把困难和风险都留给自己。近日,他单独协助当地医院ICU主任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了气管插管,一系列娴熟的操作令合作主任点头称赞“很棒啊小伙子,虽然第一次合作却十分默契。”殊不知,气管插管这样的高风险操作,程浩然在前线已参与了多次。

  尽管承受着身心的双重压力,这个常常感恩的白衣天使却总在日志中说“得到比付出更多”。他会因全力救治后依然无法挽回患者生命而泪流,也会因逝者家属边哭边说的“你们辛苦了”而对医患关系充满信心;他会因自己的操作技能得到患者肯定而开心不已,也会因陌生路人一句突然的“谢谢来帮助我们,请保护好自己,一起加油!”而充满冲劲。

  这场援汉之行充满了风险和坎坷,可程浩然说“所有疲惫和不易都是旅途的风景”。相信这趟援助中与患者、与当地医护人员和武汉市民的种种温暖互动,都会成为他坚定初心、“医”路前行的不竭动力。

  费国:信心就是力量,坚信便能成功

  费国护士长在前线治疗中,总是会主动关心每一位患者的情绪和状态。来武汉第六天他就关注到,一位年轻的女性患者常常在角落默默地流着泪,神情凝重忧郁。于是给她做治疗的时候,费国每次都特地和她多聊一会,疏导排解。

  在沟通中,他得知徐老师来自湖北经济学院,如今她先生也被确诊,孩子只有5岁,两个人都被隔离在不同的医院,她十分担心老公和小孩。“必须给她信心,才能战胜病毒!”费国每天忙完都要挤时间去鼓励开导她,详细跟她介绍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形势和诊疗情况,并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治愈例子来鼓励她。每天坚持,从未间断,即便在徐老师CT复查结果不理想后情绪失控,他依然用无微不至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来鼓舞她。“只有坚定信心去康复,一家人才能迎来团聚!”医患互相坚守和鼓励必然会迎来曙光,徐老师稳定下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各项指标就开始逐步恢复正常。如今,她已经能够完全不依靠氧气床边活动,她的这份信心和勇气也不断地传递给爱人,夫妻两人互相加油打气,这两天就可以痊愈出院了,看着她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费国由衷高兴,为她们夫妻俩喝彩!

  隔壁12床的一位付阿姨看着费国总是热情地鼓励患者,也深受感染和鼓舞,好几次悄悄地为费国录下视频。

  庄丽燕:做好队员们最安心的“管家”

  95后“逆行小英雄”庄丽燕初到疫区,每天跟随吴小龙科长一起进病区院感督查、反馈、记录,并形成文字,不断完善流程。作为院感组的一员,她配合各位院感老师,做好病区和驻地两个地方的消毒流程,确保每一位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的安全。她跟随老师最早进入病区进行排查工作,每日督导每个队员的工作流程,消毒隔离是否规范,确保人员防护安全。年纪虽小,工作极细,当地医护人员和许多患者家属都纷纷为她翘起大拇指。

  目前,这位“95后”负担了江苏援湖北医疗队的物资管理工作。给大家分发消杀物资、防护物资。统计各类防护物资、生活用品的入量出量、每个队员领取的情况……每一份明细、每一项数据都力争做到准确无误。

  有一次,在发放物资的时候队员发觉少了一件防护服。她心急如焚,四处找寻。队员们都来安慰她。在她眼里,防护服就是医生的生命保障,一件都不能少!历经多番找寻后失而复得,她终于如释重负,喜极而泣。

  物资组的工作细致繁琐但极为重要,每天都要动态盘点,每天都要计算精确,但是庄丽燕用她的细心、耐心和贴心确保了每一位医疗队队员的物资到位,为前线工作做好最坚固的保障。

  王磊:我不是来援助的,我就像一直在这里工作的

  90后王磊曾作为“暖心大白”的代表,登上《无锡日报》的头版。这个邻家男孩工作之余话语并不多,但一言一行总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近日,在治疗中与他相熟的一位患者出院了,患者回到家中再次向他致电表示感谢,由于仍要隔离在家,便托自家弟弟给江苏医疗队队员送去坚果表示慰问。

  原来,治疗期间,这位患者顾虑较重,经常会向医护人员咨询各种问题。尽管穿着防护服行动不便,稍微走一段路就会全身湿透、呼吸带喘。但只要患者呼叫,王磊总是义无反顾地即刻响应。面对“病能不能好”“什么时候会好”“会不会有后遗症”等一系列问题,他总是耐心解答。对于患者的焦虑不安,他更是一遍遍地加油打气:“整个江苏医疗队都在和你们一起努力,只要保持良好心态,遵医嘱服药,配合治疗,一定能早日康复出院的。”在王磊的专业护理和悉心陪伴下,患者渐渐找到了信心,病情一日日好转,两人也在一次次交谈中结下了友谊,成为了朋友。

  “谢谢你们这些把生命交给党和人民的白衣天使”“我以后一定要到无锡玩一玩,看看是什么样的地方培养出了你们这些优秀的医务人员”……被问及对患者的帮助,王磊总是谦虚地说自己和大家做的一样,但看着那么多患者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谢,我们能感受到王磊传递给他们的力量和希望。

  “我感觉不像是来援助的,就像是一直在这里工作的”,这是王磊随口道出的一句话,但也许正是这种把武汉当家乡、视患者为亲人的付出,让患者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爱的力量,从而帮助他们在与疫魔的斗争中取得了最终胜利。

  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