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美抗疫先锋丨熊平平:直击疫情“红区”的“90后”记者
2020/04/06 09:17  交汇点新闻  

  “你好,我是现代快报记者,我们知道中医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也要求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请问能否具体介绍一下相关情况?谢谢。”2月15日,国新办首次在湖北武汉防疫一线举行发布会,这是现代快报特派记者熊平平的现场提问。

  疫情就是命令,报道即是使命。1月28日晚,现代快报社接到中宣部紧急任务后,立即组建熊平平等6人报道组赴武汉执行采访任务。他们是疫情暴发后江苏第一批赴武汉的媒体人。最危险的地方,成为了他们直击一线的现场。

  2月初,熊平平和众多媒体记者一起,深入武汉多个街道、社区、小区进行采访调查,了解武汉市未收治隔离的“四类人员”(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患者和密切接触者)。

  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下辖17个社区,占地13.7平方公里。3天时间内,他们对这17个社区、社区的20万人口逐一分析,形成调查结果之后连夜上报,为防疫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身处武汉疫区,熊平平的视线更多地投向了收治危重症患者的ICU。隔着一层玻璃,熊平平编写了《对话:离死神最近的病房》一文,生动讲述了江苏援湖北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在“生死线”“鬼门关”上,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故事。稿件发布后,两小时内就获得了200多万浏览量。但是采访的当晚,熊平平失眠了。

  “当时我脑海里全部都是忙碌的医护人员、不幸辞世的患者、滴滴作响的医疗设备。”熊平平回忆道,那一晚,承载了一个“90后”在重大事件面前的思考与成长,“我对生命、对病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那天夜里的所思所想,我将终生铭记。”

  作为一名“90后”,熊平平格外关注同龄人在抗击疫情中的身影。他用Vlog、短视频等新媒体报道手段,让他们的故事更加鲜活。

  在他的报道里,有一位名叫王利的“90后”汶川女孩。她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武汉封城的前一刻,王利主动选择留了下来,成为了一名网约车司机志愿者。

  起初,王利觉得自己做的事不足为奇,拒绝了采访。但熊平平坚持联系了4天,最终打开了她的话匣子。《90后女孩汶川地震中捡回一条命,在武汉封城前她选择留下》稿件刊发后,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都进行了跟进报道。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个“90后”所感染,加入了网约车志愿者车队,成为这座城市的“摆渡人”。

  “疫情对社会来说是一场大考;对自身而言,我获得了一次淬炼和成长。”熊平平说,在这次大考中,他成为了最想成为的自己。

  交汇点记者陆威/文 朱丹清/制图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