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美青年医务工作者丨朱乐:细心护理,热心助人,在重症病区苦中作乐
2020/04/11 08:03  交汇点新闻  黄欢  

  交汇点讯从2月11日凌晨收治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开始,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49天的“战斗”中,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朱乐所在的江苏第五批援湖北医疗队南京二队,共收治危重症患者88例,抢救成功率100%,保持了“零死亡”的“战绩”。

  数字的背后,是朱乐和她的“战友”们日日夜夜的全力付出。朱乐,这位已经有6年党龄的“90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有担当的最美青春”该是怎样的。

  来到武汉后,朱乐被分配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成为临床危重症患者特护小组的一员。厚厚的隔离服,被雾气覆盖的护目镜,三层手套……每天,朱乐都是以这样的状态投入“战斗”。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难免会导致视线模糊,动作笨拙,她的穿刺工作变得难上加难。

  病区里一位重症患者的血管很细,要想找到最佳状态的“手感”,并快速、准确地实行穿刺,不光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每次护目镜被汗水蒸汽糊掉之后,等一下、再继续,最终把病人的血抽出来,朱乐说自己很有成就感,“忘了身体的辛苦”。

  只要进入重症病区,迎来的就是一场场生死时刻的“战斗”,为了节省使用防护装备,朱乐和“战友”们都是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这对体力也是极大的考验。有一次,与朱乐同在一组的张娟,在进入病区后身体出现不适。如果临时换人,要从酒店到医院,再换上防护服,不但周期很长,工作节奏也会被打乱。朱乐见状,主动承担起同事的工作,“超负荷”完成护理任务。

  朱乐和张娟在武汉“前线”也成了彼此的工作搭档,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她们轮流护理一例新冠肺炎重症ARDS患者,每天白天,大家一起协助病人取俯卧位,晚上交班时再一起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患者俯卧位期间,护士的注意力一刻不能松懈,要查看管道是否在位、患者气管插管有无打折、口腔气道有无分泌物、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皮肤有无受压……她们组负责的一位患者,康复出院之前一定要与朱乐、张娟合影留念,感谢这段时间,她们俩就像自己的两个女儿,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

  在小伙伴们眼里,这样的朱乐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那个热心肠的姑娘。除了常规的护理工作外,朱乐还利用休息时间,在有需要的地方“见缝插针”进行补位,或者给大家做物资方面的保障,协助分发一些相应的物资。

  都说“医者治病也医心”,其实医者的心也常常需要被“医”。因为身处异地,又长期处于较为危险的工作环境,有些队友从医院回到酒店,依然很难从紧张的情绪中走出来,焦虑,甚至失眠。乐观开朗的朱乐,或是讲笑话,或是俏皮地做个小表情,总能想到法子让大家的心情得到放松。大家都记得一个小细节,朱乐的网名叫“乐朱”,“朱”字还特意用一个“猪头”的符号代替,大家每次看到朱乐发来的微信,莞尔一笑,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在同事们眼里,这个心直口快、非常爽朗的姑娘,不仅是工作上的“好帮手”,也是生活中的“开心果”。

  2月25日是朱乐30周岁的生日。这个步入而立之年的“战地生日”,忙碌中的朱乐并没有提及,但队员们却给了她一个惊喜。虽然没有拥抱、每个人都间隔一定的距离、蛋糕和食物也并不算精致,但是烛光闪烁,大家真挚美好的笑容,想起和队友、患者相处的可贵时光,让朱乐觉得,自己收获了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虽没有家人在身边,却丝毫不缺家人般的温暖。

  “这次支援武汉,将是我人生当中最有意义的事。来到武汉,我感觉到了,武汉最美的不是樱花,而是武汉人民。”

  对朱乐来说,从“29”跳到“30”,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变化,也是自己人生的一次“大考”。近50个日日夜夜,有疲惫,有坚持,有汗水,有欢笑,在经过疫情的洗礼和淬炼后,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朱乐也深深体会到这身白衣所赋予的使命、担当。

  交汇点记者 黄欢/文 朱丹清/制图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