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战“疫”封面人物 | 昼夜坚守防疫一线12天后 年仅44岁的他倒在了村卡口上
2020/02/15 01:57  交汇点新闻  

  交汇点讯 2月6日下午5时10分,利国在哭泣。在昼夜坚守防疫一线12天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水利站党支部书记、利国村驻村干部厉恩伟因过度劳累突发心源性疾病,倒在了卡口上,年仅44岁。

  特殊时期无法召开追悼会,不过人们没有忘记。一条条关于他的横幅,挂满利国的村镇;一个个讲述他的事迹,在百姓口中传颂。2月11日,徐州市委决定,追授厉恩伟同志“徐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向他学习。

  2月13日,记者走进利国,倾听关于厉恩伟的故事。

  江苏北大门,他用生命来守卫

  “1.26,镇单位工作人员上班,成立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村路口防控,调查武汉接触人员。”这是大年初二,厉恩伟在日记本上写下的话。那天开始,厉恩伟走上防疫最前线。这本他随身携带的本子上,记录下他生命的最后时光——初三,镇专题布置会议;初四,村加强推进会;初五,村入户调查会……整整12天,厉恩伟一直和疫情斗争。

  利国村蔡山卡口,是厉恩伟最后战斗的地方。13日晚,记者来到这里时,村干部和志愿者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乡村防控压力大,他熬得不轻,每天忙十五六个小时。”在卡口板房内,蔡山卡口负责人单超回忆着与厉恩伟共同值守的点滴。

  利国村与山东搭接,人员往来密集,担负起为徐州乃至江苏“守门”的重任。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后,村里设置5个卡口,24小时派人值守,劝阻外来人员进入。而紧邻省界的蔡山卡口,成了重中之重。

  厉恩伟在全村巡视外,重点到蔡山卡口蹲守。大家曾劝他,“你看看就行了。”厉恩伟却说:“我年轻,又是党员,没事。”大家更没想到,别人都是“三班倒”,他却坚持“三班到”,一守就到大半夜。

  厉恩伟真是放心不下啊。“特别是刚设卡口时,有些人不理解,人流量大,有时一围就有二三十人。”单超记得,碰上“话赶话”,值守人员就容易和群众起争执。这时候,总是厉恩伟去解围。“他脾气好,性子耐,说话温和,一下就把对方熄了‘火’。”单超说。

  厉恩伟和大家的无私付出,给百姓带来实在的安全感。目前,利国村被隔离的32名群众,全部顺利通过隔离期。而徐州也对疫情有效控制,正在加快复工,并加大对百姓正常生活的保障。

  可惜,厉恩伟看不到战“疫”胜利的那一天了。说起他的不幸离世,几位值守人员红了眼圈。“心里难受,夜里都睡不着觉。”71岁的老党员厉建中说,当时,他发现厉恩伟脸色难看、冒虚汗,就说回去休息吧,他摆摆手。不到10分钟,厉恩伟捂着胸口,走路打晃,撑不住了。单超赶紧开车把他送往镇医院,平时10分钟左右的路程,他只用了5分钟,可是没能留下厉恩伟的生命。

  消息传来,利国村和全镇都笼罩在悲痛中。厉恩伟的父亲厉洪信强忍着泪水说,“我是当过兵的人,只要有需要,恩伟的那个卡口,我来顶!”

  没有惊天动地,同样温暖人心

  厉恩伟走了,这个干起工作就起劲的“铁汉子”,再也不能服务他深爱的家乡了。作为地道的利国人和工龄28年的水利人,利国的一条条沟河、一座座桥涵和一块块农田,都留下他忙碌的身影,也印在他的领导、同事和乡亲们的心中。

  “交代给他的事,放心!”说起“老部下”,利国镇水利站原党支部书记、站长杜长征老泪纵横。

  有件事,杜长征的印象最深。2012年,利国镇筹划建设环乡路。由于道路经过河道,镇里请专业公司设计了涵洞。杜长征没想到,平时话不多的厉恩伟提出反对意见。厉恩伟结合现实情况修改方案,最终得到认同。项目施工的两个月,厉恩伟吃住在工地上。“他像钉钉子一样,做啥事都要干好。”2014年,杜长征退居二线,他把“接力棒”交给了厉恩伟。

  利国镇位于泗水河东岸,紧靠微山湖,自古就是漕运重镇,再加上农村吃水、用水的需要,厉恩伟身上的担子不轻。站里3个人,一辆小卡车,周转不过来时,都是厉恩伟开着私家车跑现场。很多村民都知道他的车牌尾号:986。

  “要不是厉站长,我这承包地的活儿,早就干不下去了。”望着家里的1400多亩地,种植大户李成礼重复着一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

  2015年,李成礼承包的这些地中,有500多亩“涝”地,遇到下雨便倒灌,地里的玉米就没收成。“我给厉站长反映,很快就改造,旱涝保收了。”更让李成礼感动的是,农忙时,自己有时使用抽水或灌溉设备时忘了交电费,都是厉恩伟垫付的。

  这样的事,不胜枚举。前些年,林头村的水管老化,由于村里资金缺乏,改造跟不上,村民吃水遇到难题。厉恩伟三番五次向有关部门协调资金,最终筹款13万元。“村里1300多户村民一分钱没掏,就吃上了放心的自来水。”至今说起,时任林头村支书的刘学清依然感慨。

  “发生在厉站长身上的事,没有多么惊天动地,很多都是小事或者是‘份内事’,但是能把这些事用心干好,同样了不起。”厉恩伟的前同事孙浩评价说。

  深深的怀念,化作前行的力量

  特殊时期没有追悼会,很多乡亲想见厉恩伟最后一面的心愿没有完成。有人在网上发文纪念,一天内收到10万人送“花”表达哀思。在厉恩伟去世后,蔡山卡口接连收到村民捐赠的物资,一包口罩、一箱方便面……很多人放下东西,不忘给值守人员说一句:辛苦了!

  “我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不能来了,这些钱帮我收下吧。”蔡山卡口的网格员徐中乾的这段话,转述自一位老人。原来,老党员王振栾给他转账1000元,委托他给大家买些生活用品。老人说,厉恩伟的去世给她很大触动,希望能为防疫工作出把力。

  听说记者来采访厉恩伟的事迹,利国村村民施有贝一定要讲几句。2016年以来,厉恩伟在利国村包村驻队,一直帮扶施有贝一家。“我们一家三口,两个人残疾,生活上主要靠我补鞋的收入。”施有贝告诉记者,自己生病时,厉恩伟开车带去医院,帮他付了医药费;补鞋机坏了,厉恩伟自讨腰包买了新的,说啥也不要钱。“母亲是聋哑人,一看到厉站长来,眼神都比平时更有光。”至今,施有贝都不敢把厉恩伟去世的消息告诉老人,就怕他们太伤心。他说,把日子过好,是对厉恩伟最好的回报。

  生活还要继续,疫情这场硬仗也要坚定打下去。

  记者从蔡山卡口回去的时候,已是晚上8点多,昏暗的乡间小道笔直的伸向远方,少有车辆和人员来往,只有卡口处一直亮着耀眼的光。一位位值守人员站在那里,就像卡口上的标语写得那样:学习厉恩伟同志“疫情不退我不退”!

  交汇点记者 王岩 张涛/文 张耀文/视频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