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最前线丨“湖北媳妇”,奋战在英雄的城市
2020/02/29 16:32  新华报业网  

  这是南京同仁医院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湖北媳妇”张永华第一次来到丈夫的老家湖北。相识8年,因为从事重症病人监护工作,张永华的丈夫每年都只能在医院陪伴她度过春节。

  疫情,打破了这个小家庭今年准备实现的计划。“本来打算今年回爱人老家过年的。看到武汉人民的境况,作为一名护理人员,作为一名危重症专科护士,我感到职责所在、义不容辞。”张永华主动报名参加援湖北医疗队。赶赴武汉前,虽然丈夫心里满是不舍和担忧,但只是轻轻说了一句:“照顾好病人,照顾好自己,家里有我呢,我和儿子等你平安归来。”

  资料图:剪去头发,奔赴“战场”

  抵达后,张永华被分配到疫情“核心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下医院重症监护室病人的护理任务,担任重症护理小组长。她所负责的病区,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有昏迷的、镇静的、机械通气的、血液透析的、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每天面对的都是紧急情况、紧急任务……“当时,经过简单的休整和准备,我们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张永华还记得进入隔离病房工作的第一个夜班。护目镜刚戴上不到10分钟,护目镜上全是雾气。“烟雾缭绕的感觉,工作起来都是努力睁着双眼‘摸索’着进行操作。”她说,等到下班时,摘掉护目镜和口罩时,脸上压出的压痕很深、很疼,“武汉当地的护士同事都开玩笑地说,这是‘最美的印记’。”

  每天近距离为患者更换输液、监测生命体征、吸痰、翻身、抽血、实施抢救操作,这些以往已习惯了的日常工作,因为厚厚的防护服和护目镜的阻碍而变得异常艰难。“一天工作完脱下防护服时,全身早已被汗液湿透。”尽管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被感染风险,她还是在心底暗暗为自己打气,在防护服有效的6小时内,要尽可能做更多的事情、为患者解除更多的痛苦。

  再危急的时候,张永华都对自己说:“要冷静!”有一名重症患者血压下降,有明显的休克症状,要通过动脉置管监测血压。“患者的血压低,双足背动脉很难触及,加上左侧肢体有动静脉瘘不能进行穿刺,只能在右侧肢体进行穿刺。”张永华说,患者住院时间较长,穿刺部位有硬结,“我们又是眼罩、面屏,全是雾气看不清,再加上三层手套,穿刺难度加大。最终我克服了种种困难,为病人穿刺成功!”

  支援武汉的一个多星期里,张永华都不敢跟儿子视频,她怕自己会当着家人的面哭,她写下要跟儿子说的话:“国家有难,妈妈要勇于奋战一线,尽一分自己的能力。”

  病房里的一些瞬间,总是让疲惫时的张永华感动不已。“一位72岁老爷爷病情比较重,但人是清醒的。结束血透时,他手拍拍床栏然后再指向旁边的凳子。刚开始不明白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想让我坐着休息一下。”张永华说,当时眼睛就湿润了,但还是及时止住了眼泪,因为怕眼罩里都是雾气影响工作。

  走进医院,就是“战场”,容不得想那么多。在疫情防控一线,张永华看到共产党员在战“疫”一线冲锋在前,看到一个个鲜活实例,深受感染和鼓舞。2月6日,她向党组织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写道,“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走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这次,由我们来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夜深人静时,这位“湖北媳妇”的内心,只希望这场战“疫”快快结束。“作为一名重症监护室护士,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宝贵。我希望尽我所能,用我学习的知识去挽救生命。”正如钟南山院士含泪所说:“这个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她说,相信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一起加油!

  交汇点赴武汉采访组记者 王世停 王拓 王子杰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