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从谈“虾”色变到致富“新引擎”,这两个村的“虾文章”越写越精彩
2022/08/23 21:09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提起兴化特色水产品,大闸蟹牢牢占据“C位”。而今,小龙虾大有异军突起之势。在沙沟镇官河村和海南镇新伍村,小龙虾已渐成致富“新引擎”。

  进入八月下旬,新伍村的小龙虾销售已近尾声,但官河村的养殖户还按“虾”不动,静待销售“黄金期”。如今,在官河村,荷藕套养小龙虾面积有6000亩,全村700多户有近七成从事荷藕套养小龙虾产业;在新伍村,虾蟹混养“兴化模式”得到推广,亩均纯收益最高超过1万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透过“一只虾”探寻两村产业发展之路可以看到,其中既有共通之处,也有各自特色,尤其是水产养殖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

  “藕”遇小龙虾,村支书成致富“火车头”

  烈日炎炎,古色古香的官河村党群服务中心依水而建,“中国荷藕套养小龙虾第一村”招牌熠熠发光。不远处,千亩藕塘尽收眼底。

  说起官河村荷藕套养小龙虾产业,就绕不开村党总支书记李维月。

  靠水吃水,官河村水面资源丰富,达到7360亩。早年,村民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收益普遍不高。

  2009年,李维月担任村会计。偶然一次,他在自家10亩藕塘内发现有不少龙虾,这让爱吃龙虾的他喜出望外。俗话说,穷则变、变得通。大饱口福的李维月转念一想:放些虾苗到藕塘里,是不是就可以挣荷藕、小龙虾“两份钱”?

  当年,他投放了少量虾苗,年底发现小龙虾的产量还不错。第二年,他拿出60亩的藕塘试验,但却因没控制好小龙虾养殖密度导致荷藕大面积死亡。

  痛定思痛,李维月一边自查资料,一边遍寻农业专家。原来,小龙虾繁殖力强,当虾苗投放后的第二年春季,荷藕开始发芽长叶,很多就被小龙虾吃光。

  如何解决?在专家指导下,李维月在藕塘四周挖了深约1米的沟,每到清明节前后,将藕塘内的水位降下来,这样小龙虾就会“跑”进沟内,避免了荷藕的嫩芽被吃光。

  在日常摸索中,李维月逐渐掌握了荷藕套养小龙虾的技术:小龙虾对水质要求高,要保证藕塘内的水质良好;每年5月底、6月中旬要进行两次施肥,这两个时间段是荷藕生长的重要期;套养三年后,龙虾个头会变小,这时候就需要适量投放其他龙虾品种。

  在看到李维月转型成功后,村民纷纷前来“取经”。2013年,李维月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全面推广荷藕套养小龙虾模式,目前,套养面积达6000亩,亩均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

  村民李德平承包了村里80亩塘口,早年养鱼效益低,后去苏州打工。得知李维月推广新技术后,他返乡上门学习,开始荷藕套养小龙虾,去年纯收入超30万元。他笑着说,在李支书的带领下,想不致富都难。

  在李维月看来,采用荷藕套养小龙虾模式,小龙虾的产量不算高,每亩约150斤,但品质好、单价高。“在藕塘内,龙虾的生存时间长,因此我们官河村长出的龙虾都是‘反季销售’,一般从年底卖,持续到次年5月份。”李维月介绍,这个时间段内,市场上的龙虾少,可以卖个好价钱,去年卖得最贵的达到每斤140元。

  虾蟹混养,亩均增收超3000元

  凌晨1点至4点,大多数人还在梦中酣睡。而在每年6月中旬到8月上旬,这个时间段却是新伍村一天之中最热闹的时候:在老村部改建的小龙虾交易市场,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养殖户骑着满载小龙虾的三轮车前来,一辆辆大货车早已等候在此,每天交易量达5万斤,全年交易额突破1亿元。

  小龙虾如此受追捧,放在以前不敢想象,新伍村的养殖户更是谈“虾”色变。

  早前,从河虾到小龙虾,当地养殖户都曾尝试过“搭档”过大闸蟹,无一不是以失败告终。64岁的吴良芹,从事水产养殖已有30年,他告诉记者,在2000年前,他也尝试过河虾大闸蟹混养,河虾不仅产量低,还容易发病且“传染”给大闸蟹,“我们称之为‘颤抖病’,就是大闸蟹出水后爪子没有力气,把它腹部朝上,大闸蟹无法翻身。”当时,新伍全村近60家养殖户有八成都亏本。此后两年,村里水面养殖面积缩减了三成。

  2001年,吴良芹第一个尝试混养大闸蟹和小龙虾。前些年,效益还不错。可过几年后,虾蟹莫名发病,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当地农业部门专家研究后发现,虾蟹混养一定要控制好小龙虾投放密度,一旦小龙虾数量过多,就会吃掉水草,导致“草死虾蟹亡”。同时要大面积种植伊乐藻、苦草等水草,为虾蟹蜕壳提供天然的良好环境。同时不能使用消毒剂,而是改用有益菌吸收蟹塘水里的亚硝酸盐、氯化氢等,压制有害病菌。

  根据新伍村的混养情况,当地农业部门探索形成虾蟹混养“兴化模式”。兴化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水产技术指导科科长张凤翔介绍,该模式通过定量放养10-12只抱仔龙虾,在不影响大闸蟹产量和规格的前提下,每亩可增收3000元以上的纯效益,获得泰州市地方标准立项。

  据介绍,与投放虾苗相比,放养抱仔龙虾成本更低,且易于控制小龙虾密度,实现虾蟹“和谐共生”。去年3月15日至16日,全省虾蟹混养“兴化模式”经验研讨会在兴化召开。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技术专家唐建清认为,兴化在“虾蟹混养”生产模式上的有益探索,为全省的小龙虾与河蟹生产提供了借鉴。

  融合发展,“美味产业”迎来新风口

  小龙虾产业的发展,给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带来“长流水”。在官河村,小龙虾带动水面发包租金“水涨船高”,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973.98万元,在全市独占鳌头。

  在新伍村,随着虾蟹混养“兴化模式”的推广,蟹塘承包也掀起一轮热潮。村党总支书记杨永前告诉记者,去年底,该村总面积约100亩的10多个蟹塘公开发包,引来60户来竞标,亩均租金约2000元,最高的达到的2600元。而放在五年前,这里蟹塘租金每亩只有700元左右。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但记者在采访时也发现,虽然官河、新伍两村在小龙虾养殖上取得成效,但在产业链延伸上还是空白,甚至以本地小龙虾为食材的农家乐也很难见到踪影。

  不过,这两个村也开始有了新动作。李维月告诉记者,村里正准备打造一座荷藕套养小龙虾产业园,集垂钓、赏花、农家乐、民宿等于一体,不断延伸小龙虾产业链,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而在杨永前看来,获评省特色田园乡村的同镇刘泽村,给新伍村小龙虾产业发展提供了“近水楼台”的条件。“我们将考虑新上冷库项目,同时以节为媒,举办小龙虾捕捞节、小龙虾美食节等。”杨永前表示,通过与刘泽村错位发展、互补长短,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乡村美景、品特色美食,让村民分享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董鑫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