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科技 > 正文
星光 | 扎根江苏“沃土”,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2021/12/14 15:28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2021年是刘海涛来到江苏的第20个年头,他从一个懵懂的年轻人一路成长为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江苏这片沃土,为他的成长提供了养分,也让他的物联网梦成为现实。像刘海涛这样的“千里马”还有许多,他们的创新创业故事,体现了江苏一以贯之的“爱才、引才、用才”政策和实招。

  有凤来栖,枝繁叶茂。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描绘了江苏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指出“要加快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全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支持南京、苏州、无锡等具备条件的城市建设国家级人才平台,让更多‘千里马’在江苏创新创业、竞相奔腾。”可以预见,随着更加开放、积极的人才政策,必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江苏、留在江苏。

  视觉中国供图

  深耕技术突破,提高创新“源动力”

  从南京博士毕业,到苏州太仓开创事业;结束在徐州任期两年的科技镇长团挂职工作,又重回南京潜心科研与教学——在追逐“新材料科研梦”的道路上,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85后副教授陈舟的科研轨迹与江苏“越织越密”。

  “在南航读硕博期间,我们团队主要面向军工领域研发耐高温新材料,比如在超过2000℃超高温环境下工作的火箭尾部复合材料等。”陈舟告诉记者,在国家全面提倡节能减碳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始思考能否把军工相关产品技术进一步拓展,转向工业和民用。“机缘巧合之下,我们的研发方向‘换了一个赛道’。团队的研发产品也从最早的无机纤维材料,逐渐转向耐深冷/高温超绝热复合材料。”

  我国真空绝热材料研究产业发展较晚,目前国内真空绝热产品主要小规模应用于冰箱和建筑,不耐深冷和高温,在极温领域尚属空白。谈及团队研发的这种复合材料,陈舟这样概括——既能保温隔热又能保冷降耗。它如何实现保温隔热?“采用高真空技术,将我们制备的微纳米级多孔材料进行快速激光焊接封装,从而隔绝热对流、热传导和热辐射,并实现材料的绿色可回收循环利用。”陈舟表示,其实原理与我们所熟知的保温杯真空技术很类似。“采用真空技术,将我们制备的微纳米级多孔材料进行封装,从而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可多次循环利用和更换。”

  陈舟进一步解释,但和保温杯真空技术不同的是,保温杯的金属壁本身是传热的,热水倒进去后,杯体表面也会进行传热,损耗能量。“但我们所研发的材料除了具备很好的保温隔热性之外,还可以借助蓄热材料将不需要的热能储存,等到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出来。就好像‘削峰填谷’一样,在保温隔热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能量损耗,实现绿色节能环保。”

  陈舟

  和陈舟的经历类似,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翁志强创业之初也面对着一个一片荒芜、受制于人的局面。“21世纪初,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做的都是如注射器、纱布一类的低质耗材,高端医疗器械的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2002年,翁志强通过前期走访调研,确定了自己要做外科吻合器这一领域。

  以前,手术中的缝合工作都要靠手工缝线,耗时耗力。而有医学“订书机”之称的吻合器,能通过机械化的操作方式让手术缝合更加高效,并大幅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真正的订书机类似,吻合器挤压后的缝钉就类似订书钉的B字型,这样既能牢牢扎住血管,又能保证钉合组织和切割边缘的血供。但显然,这样的器械对技术的要求十分之高。

  “2002年左右,我准备创业的时候,国内在做吻合器的企业都停留在简单复制的层面,没有创新。”深知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的翁志强四处“求才”招募技术团队。当时行业巨头强生在外径33毫米的吻合器中做了28颗缝钉,而法兰克曼这支仅有十余人的初创团队通过一次次改进实现了外径32毫米置入32颗的技术突破,创造了全球首个更有效的吻合效果,再次提高了临床的安全有效性。“哪怕产品内外直径只有一毫米、二颗钉子的提升,对患者的手术质量提升和临床安全性都至关重要。“翁志强说。

  翁志强

  不畏急难险阻,破解产业化难题

  研发出了一件好产品,如何进行产业化推广是科研人员面临的共同难题。

  “2004年到2005年间,是我们团队最辛苦的时候,甚至一度想要放弃。”翁志强并不讳言曾经的不容易。当时产品从小批量生产慢慢加量,问题也随之而来,产品质量稳定性达不到预期,个别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医生就会对品牌“一票否决”。

  翁志强召集所有人开会,当场表态请求大家再给公司半年时间。“如果产品投诉率降不到最低,你们想离开,我绝不阻拦!”翁志强带着技术团队没日没夜地改进产品,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半年后产品的稳定性大幅提高。

  产品做得再好,无法获得市场认可也不算成功。在医疗器械领域一直有着医生“更信赖国外产品”的窘境,如何让医生愿意接受自己的产品,翁志强用尽各种办法。

  到国际上有权威性的机构进行产品试用和评估、拿着产品到国外有学术代表性的医院一家接着一家上门推广、自掏腰包让有影响力的医生与国际核心产品做对比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在国际著名专业杂志发表文章……国内外市场慢慢开始被盘活,生意渐渐有了起色并逐渐壮大。

  企业想成为行业标杆难,用基础理论体系制定行业标准则更难。

  一个多月前,由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牵头制定的《感知社会论》《物联网和分布式账本/区块链融合:用例》两项国际标准正式向全球发布。这标志着我国提出的感知社会论体系得到国际组织认可,并抢到物联网和区块链融合应用领域的首个国际标“话语权”。

  面向市场的物联网体系该怎么去做?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及其团队始终在摸索前行。“刚开始我们将交通安防、消防环保与物联网结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智慧城市’概念。”刘海涛举例,比如通过物联网装置检测红绿灯周边道路车流量状况,再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多种智能交通物联网感知终端、系统设备和共性平台的处理,根据车流量状况自动调节红绿灯。

  然而,尽管这些应用成效显著,却大多是分散在各领域,在刘海涛心中,物联网应用还没有涉及到模式的转变。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爆发,共涉及上百起重复质押、空单质押,导致坏账金额高达100亿美元。和不动产不同,动产的权属有时很复杂,因为数量种类繁多,也很难控制得住,因此动产抵押贷款对于银行来说风险巨大。“能不能用物联网解决动产抵押贷款问题?动产如果能够借助物联网手段在监管之下去搬,按照规则去交易,那么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为动产安装物联网终端后,物联网相当于“镖局”,实现全过程无遗漏环节的监管。在刘海涛所建立的物联网金融新模式下,银行敢放贷,企业能融资。0事故、0风险、0不良、0逾期——截至目前,物联网金融科技累计协助金融机构纾困企业融资发生金额1000多亿元,让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实现真正结合。

  刘海涛

  扎根江苏“热土”,人才焕发新活力

  推拨时钟,回到1999年,初出茅庐的刘海涛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现为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工作。将原本单一的传感器连成体系能够做什么?这个突发奇想让刘海涛灵感迸发。“那天晚上我一直睡不着,凌晨3点多又爬起来。我当时给这个概念起名为‘微系统信息网’,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熟知的‘物联网’的雏形。”

  二十多年前的这个“灵光一现”,让他在几年后辞去了上海的工作,来到100多公里外的无锡,创建“感知中国”团队,创办感知物联网集团。为什么是无锡?回望自己的这个决定,刘海涛说,上海的经济体系主要是面向金融服务业,而物联网则更多应该是服务于制造业。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无锡实体制造业多,尤其以中小企业居多,从物联网应用发展的角度来看,市场前景广阔。与此同时,无锡也正着眼未来新兴产业领域,积极寻求战略性次储备项目。一个孕育待生的朝阳产业,遇到了一方求贤若渴的创业热土,物联网产业与无锡结缘,由此开始“裂变发展”。

  “物联网产业能够在无锡落地、生根,并且一直走到今天,和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对创新产业的包容度是分不开的。”刘海涛说,从“翻译别人”,到“被别人翻译”,作为世界物联网高地的无锡,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同样是被招贤纳士的诚意打动,2017年陈舟来到太仓考察,很快,他在太仓市政府提供的1000平方米场地上建立实验室,并组建核心研发团队。在减免租金,资金支持等一系列政策红利下,两年的时间,公司获得多项国家专利,逐渐形成一个对产品保护的专利群。“作为一名高校科研人员,我切身体会到政府政策对于创新创业项目的鼓励和支持,让我们能够积极将创新产品推向市场,推向产业化。”

  2019年,陈舟积极报名加入科技镇长团,在徐州市经开区街道,他又成为了高校与企业合作的重要一环。“科技镇长团是江苏人才强省战略最闪亮的政策品牌之一,对我们科研工作者来说,也是创新产品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安心搞科研,不用担心落地,没有后顾之忧,我想这也是江苏能够将大批高端人才留住的秘诀之一。”陈舟说。

  翁志强对此也深有体会。从10余人的团队发展到如今300多人,市场遍布海内外的公司,离不开苏州的政策和产业环境的帮扶。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在内的大量优质医疗器械创新资源让法兰克曼集团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产学研合作搭上“快车”。“政府的鼓励政策和服务意识也很强,是真的把创新创业团队的需求放在心上。”翁志强说,我们也于今年成立了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建设开放式创新孵化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帮助更多团队成长。

  眼下,陈舟团队所研发的耐深冷/高温超绝热复合材料已经步入民用的大门,创新的脚步仍未停止,他的团队又开始攻关液氢运输的难题。翁志强也带着公司瞄准临床中的痛点问题,更精细化解决医生人力之外的技术问题。

  更多的刘海涛们、翁志强们、陈舟们又投入工作,继续在江苏这片人才沃土上耕耘。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 蒋明睿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