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社会 > 正文
江苏高温,蚊子变少了?这不是错觉,原因是……
2022/07/18 20:02  新华报业网  

  最近一段时间,江苏高温天气持续,酷暑难耐。市民们感觉除了热,好像蚊子也少了很多。有网友甚至表示:“这可能是一个无蚊之夏?”难道蚊子真的是被热死了吗?其实不然!只是高温少雨天气,让蚊子的活跃度降低了。根据蚊虫监测显示,今年3至6月份,江苏蚊虫密度整体上比前几年低。

  气温高、雨水少,蚊子的活跃度降低了

  “我非常容易招蚊子,一到夏天,为了穿裙子,各种防蚊的招数都试一试。”南京市民王女士说,往年6月底、7月初的时候,蚊子特别多,“但是今年入夏后,很奇怪,竟然没有感觉到蚊子的存在。”家住徐州的杨女士,近来也发现,蚊子变少了。“我家住在低楼层,每年夏天,都要在家门口点蚊香,不然蚊子总往家里钻。今年买的蚊香却没怎么用。”

  “根据全省蚊虫的监测结果,今年3至6月份蚊虫密度整体上比前几年低。这主要是因为蚊虫的孳生离不开水体,但近几个月雨水比往年偏少,气温也比较高,这些都是蚊虫孳生繁殖的不利因素。”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防制所所长褚宏亮介绍,“温度对蚊虫活动的影响比较大。一般蚊虫在28℃左右最为活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蚊虫的活跃度。”

  蚊子没有被热死,它们会找地方“避暑”

  南京的季先生反映,今年入夏后,家里的蚊子确实比往常少了许多。但是在小区潮湿的地方,尤其是树荫和花坛等草木茂盛湿润的地方,蚊子依然不少。

  “气温和雨水是影响蚊虫数量和活跃度的重要因素。如果降水仍然偏少,蚊虫的整体数量就会偏少。即使气温下降到舒适的范围内,蚊虫的活跃度增加了,感觉上可能蚊虫增多了,但实际上蚊虫的整体数量并没有增加。”褚宏亮说。

  值得注意的是,高温时蚊子并没有被热死,而是躲进了草丛、树荫、楼梯道等凉快的地方“避暑”去了。所以,蚊子被热死的说法并不准确。只是高温导致了一些路面的积水变少了,蚊子缺少了产卵的优渥环境。

  江苏常见蚊子中“花蚊子”叮人最凶猛

  全世界蚊虫约有4000种,我国约有400种。江苏地区的蚊虫种类主要包括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等。

  其中淡色库蚊是室内最常见的蚊子,白天大多栖息在野外,傍晚或夜间进入室内活动,一般称为“家蚊”。库蚊的幼虫一般孳生于比较脏的积水中。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它的雌蚊主要白天吸血,叮人凶猛,有“亚洲虎蚊”之称;幼虫孳生在小型容器中,如花坛、树洞、盆景、堵塞的楼顶笕沟等处。中华按蚊大多白天栖息,夜间在牲畜棚或室内活动。它的幼虫主要孳生在大型积水中,如水稻田、沼泽、芦苇塘、缓流沟渠等地方。

  褚宏亮介绍,根据全省蚊虫的监测结果,江苏农村地区的蚊虫密度整体上高于城区,尤其是农村牲畜棚的蚊虫密度比较高。

  蚊子咬人也是为了担负生育下一代重任

  并不是所有的蚊子都叮人。研究显示,蚊子吸血并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要靠人和牲畜的血来繁殖下一代。因此,雄蚊子吃的是花蜜和植物汁液;只有担负生育下一代重任的雌蚊子才会叮人。

  有研究显示,蚊子叮人的时候,人的免疫系统就会作出过敏反应,释放出一种名叫“组胺”的化学物质,它可以使人血管内壁细胞分离,从而导致一部分液体渗入皮肤之中。这些从血管中渗透出来的额外液体在皮肤表面形成了一个鼓包,它对周围的其他感受器造成刺激,使人感到痒。小孩被蚊子叮咬之后形成的鼓包通常要比成年人的大,那是因为孩子们不成熟的免疫系统反应更加激烈,分泌出更多的组胺。抓挠蚊子叮咬处,会制造更多的外部刺激,刺激人体分泌更多组胺,红肿消退需要的时间就会增加。

  环境舒适后蚊子可能会再度活跃,需科学防范

  蚊子是一种危险的动物,号称动物界第一大杀手,可传播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等传染病。虽然近期因高温少雨,蚊子的活跃度降低了,但也要警惕环境“舒适”后,蚊子“卷土重来”。

  一般蚊子的孳生离不开水体,没有水,蚊虫就无法孳生,所以寻找并清理蚊虫的孳生水体是控制蚊虫的治本措施。“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对付蚊虫的各种新方法,有辐射致蚊虫不育、利用沃尔巴克氏体控制伊蚊数量并减少登革热传播,一些新的诱杀方法正在研发过程中。”褚宏亮说。

  生活中,如何科学防蚊?褚宏亮介绍,家中出现的少量蚊虫可选择使用电蚊拍、气雾剂、电热蚊香液或电热蚊香片进行杀灭。外出时,特别是清晨和傍晚,避免接近草丛、灌木丛、竹林等,这些都是蚊虫的栖息场所;在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婴儿外出时,建议在手推车外使用纱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 王甜实习生李文玉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