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社会 > 正文
全球滨海论坛 | 江苏“最美生态保护修复”花落九家
2023/09/26 20:54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9月26日,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滨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主题论坛在江苏盐城举行,本次论坛表彰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条子泥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9个荣获第二届江苏省“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的案例。

  近年来,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大力实施海洋、土地、矿山、湿地生态修复,涌现出一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的生态保护修复案例,有力推进了美丽江苏建设。通过案例评选,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生态保护修复的良好氛围。本次评选出的9个获奖案例为:世界遗产名录—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条子泥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南京滨江明珠—慕燕滨江生态修复、国家级地质公园—南京方山火山地貌生态保护修复、世界自然基金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长江靖江段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泽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矿地融合”示范—溧阳燕山郊野生态修复、最美生态河—盐城蟒蛇河生态修复、国家级湿地公园—苏州太湖三山岛湿地生态修复、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区—如东掘苴垦区滨海盐碱地生态改良。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国梁、全球滨海论坛国际协调委员会主席章新胜、盐城市人民政府市长张明康、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王磊、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陈丹红、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李枫分别为获奖单位代表颁奖。

  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一:世界遗产名录—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条子泥湿地生态保护修复

  条子泥湿地面积约129万亩,是全球最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中心节点和关键区域。近年来,盐城市秉承“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理念,建立了“政府+联盟+协会+志愿者”的协同保护机制,形成了“720”保护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新路径。2019年,条子泥湿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1年,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COP15)上,盐城“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自然解决方案”入选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二:南京滨江明珠—幕燕滨江生态修复

  幕燕滨江带原为矿山开采区,山体植被破坏严重,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劣。近年来,南京市扎实推进幕燕滨江生态修复,综合应用填土覆绿法、凿石挖槽法、轮胎织网法、景观再造法等4种模式开展山体复绿,种植各类乔木灌木283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200亩,恢复湿地195亩,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40处,精心修缮和保护了达摩古洞等10余个历史文化古迹,打造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幕燕滨江风貌区。

  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三:国家级地质公园—南京方山火山地貌生态保护修复

  方山是500万年前喷发的死火山,留下了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2016年,受强降雨影响,水土大量流失,林木植被遭到严重损毁,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南京市开展方山火山地貌生态保护修复,通过优选朴树等本土植被复绿,利用方山特有玄武岩打造景观,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挽回潜在经济损失上亿元,新增绿化约150亩,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极大提高了方山地质公园的游览品质

  。

  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四:世界自然基金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长江靖江段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

  长江靖江段是我国湿地和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靖江市在全国内陆水域首创“退捕水泥船变人工鱼礁”处置法,改善水域生态平衡,恢复长江水生生态,增殖渔业资源。2021年单个监测点位的鱼类均重增加11.14%,采集的渔获物种类增加了18种,刀鲚、中华绒螯蟹等规格明显上升,江豚频繁出没,长江渔业资源恢复成效初显。

  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泽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

  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洪泽湖周边圈圩、围网养殖侵占滩地,威胁候鸟栖息繁衍。从2008年起,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综合运用微地形改造、水质净化、入侵物种拦截等方式恢复湿地生态,完成退渔还湿28.9万亩,修复湿地3.6万亩,鸟类种类由147种增加到230种,总数由20余万只增加至50余万只,带动周边群众年增收2亿元,探索出一条从“与湿地相争”到“生态双增”的新路径。“以生境连续性和鸟类丰富度为目标的洪泽湖湿地生态修复实践”入选《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经典案例。

  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六:“矿地融合”示范—溧阳燕山郊野生态修复

  燕山面积约3800亩,涉及4个采石宕口,由于多年不规范开采,导致植被破坏、山体受损,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溧阳市通过开展“矿地融合”示范探索,统筹推进土地整治、矿山治理、景观再造、资源综合利用,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植被覆盖率提升至98%,新增农用地300亩,日均吸引游客超1万人次,绘就了“城中有山、山下有湖、湖边有景、山水交融”的新画卷。

  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七:最美生态河——盐城蟒蛇河生态修复

  蟒蛇河上起大纵湖国家湿地公园,下接新洋港,全长25.5公里,一度水质污染严重,行洪能力弱化。盐城市将蟒蛇河沿线生态修复与农房改造、水利建设及污水处理相结合,栽植池杉等130万株,绿化率增至90%以上,湿地面积增加12000亩,建成1个省传统村落、2个农房改善省级示范项目、3个省级美丽乡村,产生直接经济收益约9亿元,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八:国家湿地公园—苏州太湖三山岛湿地生态修复

  近年来,针对太湖水质污染等生态问题,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积极开展湿地修复,构建复合型围堰,防风减浪,抵御蓝藻,提升水体透明度。湖泊生态系统由藻型修复成草型,湿地修复面积达3000亩,水质常年维持在II类,恢复水生植物12种,2022年水体总氮、总磷分别比2019年降低了49.86%和11.11%,被中国林科院湿地研究所列为“太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作用机理及调控与恢复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基地。

  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九: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区—如东掘苴垦区滨海盐碱地生态改良

  滨海盐碱地传统改良周期长、效果不佳。如东县选取掘苴垦区滨海盐碱地开展生态改良示范,通过构建微区域生态循环系统,加快立体式生物质排盐,采用复合改良剂改善土壤性能,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将平均盐度为

  20‰的荒地改造成良田,新增耕地2691亩,指标价值近10亿元,植被覆盖率从不足10%提升到90%以上,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通讯员 姜耀宇 王旭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丁蔚文许海燕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