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与苏东坡一起,将大运河讲给世界听:“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在南京举行
2022/08/05 18:20  交汇点新闻  

  交汇点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8月5日下午2点半,伴随着《水调歌头》的童声诵读,“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莫砺锋为大家带来《苏东坡与大运河》的专题讲座。现场,除了大运河相关专家学者,还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加,线上百余万用户观看了直播,大家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共享一场流动的文化盛宴。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大运河,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奋斗与兴盛,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由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文旅厅主办,新华日报社承办,省委网信办等多部门支持举办,国缘V9清雅酱香全程战略合作。“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通过挖掘研究运河文化内涵,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讲好大运河故事,普及大运河知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运河流经之处,世代繁华绵延,千年文脉奔流。活动开场时小朋友朗诵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境内)任职时写的代表作之一。而他从杭州前往密州任职时,也正是乘船沿大运河一路北上。苏东坡的一生与运河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据考证,他在江苏境内曾经19次经过大运河,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本期由主讲嘉宾莫砺锋教授带来的《苏东坡与大运河》,更是为大家上演了一场穿越千年的“诗词大会”。

  除了现场观众,还有百余万读者通过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及新华网、央视频、新华日报视频号、抖音号、头条号、百家号、新浪网等平台观看了现场直播,共享文化盛宴。讲座相关内容还将做成系列短视频,全网分发。

  活动现场,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为莫砺锋教授颁发了“‘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特聘专家”聘书。

  苏东坡潇洒豁达,随缘放旷,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诗文和书画作品。讲座从“运河风物”、“运河江山”、“运河人物”、“运河地区地方官”、“遗爱满运河”五个方面来讲述苏东坡的诗词以及政治经历。他曾经留下众多名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间有味是清欢;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他还是一位政治家,实干家,在杭州、徐州、扬州三座运河城市任过“市长”(知州),并且励精图治,深受百姓爱戴:在徐州发现了煤矿,带头抗洪;在杭州建筑了苏堤,成就千古美谈;57岁到扬州任职时减免积税,停办万花会……

  苏东坡一生走遍大半个中国,在江苏也留下诸多足迹。其中,常州更是他的终老之地。围绕苏东坡在江苏这一话题,常州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张戬炜先生与莫教授还在现场展开对话交流。

  把古老的运河文明讲给年轻人听,把中国的运河故事讲给世界听,把丰富的运河内涵讲给未来听。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先后承办了“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千问千寻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传播行动等。其中,“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活动首期嘉宾为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千问千寻大运河”行动已经刊播了28集,还将继续推进。这些活动与报道线上线下相结合,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运河热”。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海琴/文 蒋文超 虞越/摄影 邓宇轩 陶蓉/视频 朱丹清/美编 宋沁语(实习生)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