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借力运博会讲好“运河故事”,让“精彩苏州段”绽放更大魅力
2022/09/25 22:38  新华报业网  

  船行古运河,两岸流光溢彩、人文荟萃,邂逅一段水韵江南梦;漫步运博会,文旅精品、美好生活可观可听可感,精彩的运河故事从这里娓娓道来。

  9月22日至25日,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苏州重磅呈现。5大板块13项活动端出大运河文化的“饕餮盛宴”;六大主题展吸引20余个国家、国内72个城市、4000多人参与;10万人次走进展会,线上受众破3.7亿人次……美好金秋时节,这场大运河文化与江南文化相交辉映的盛会让“白发苏州”焕发出了更为迷人的光彩。

  作为此次盛会的东道主,苏州是大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苏州坚持文化为魂,高标准推进“运河十景”建设,把古城保护、文旅融合、江南文化品牌建设有机融为一体,深入挖掘和创新展示大运河文化内涵和现实价值,立体呈现生机勃勃、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魅力,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一段”。

  从看风景到品生活

  “活的运河”带来“美的体验”

  巍然矗立于姑苏古城的虎丘塔,是大运河进入苏州段的标志性建筑,见证着运河苏州段的千年变迁。9月22日晚,一场大气磅礴、悠扬婉转的《大运河》民族交响音乐会在虎丘小武当广场奏响,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与人文情怀在绵延不绝的乐曲中得到了全面呈现。

  离开虎丘山,乘船进入苏州最美丽的水街——山塘街,在晚风轻拂中,一路欣赏“人家尽枕河”的迷人夜景,领略大运河文化遗产与地方民俗风情交相融合的繁华盛况。

  “太了不起了”“虎丘的夜景太迷人”“乘船夜游让人切身感受运河生活”“运博会是促进文化和旅游交流的小世界”……参加本届运博会的国外嘉宾纷纷惊叹道。从简单的看风景、观演出,到城景融合的文旅新业态,“活的运河”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美的体验”。

  大运河是一条承载着密集文化基因的大动脉,是水韵江南的人文写照。如何擦亮这张靓丽的文化名片?苏州拿出的办法是,打造生活化的文旅融合场景,既能让大运河沿线城市居民所享所感,也能与异国他乡的外来游客一起分享,构筑起主客共享的运河美好生活新空间。

  依托丰沛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苏州联通运河和古城水系,通过构建完善的水上交通体系,贯通环古城游船线路和运河文化游船线路,形成古城与运河的旅游廊道,带动大运河沿线对文化遗产资源、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打造“最江南”的苏式生活体验地。

  在苏州,枫桥夜泊、平江古巷、水陆盘门、石湖五堤等“运河十景”串珠成链、贯通古今,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应“运”而生。比如,枫桥夜泊做好“水上”“岸上”游线,打造“船上民宿”,还原《枫桥夜泊》诗境,打造沉浸式文化夜游体验;平望·四河汇集重点推出“京杭大集”“运河·时间里”和“春风柳岸”等项目,打造江南运河文化特色小镇,让人们在亲近运河中“遇见”美好生活。

  苏州以文旅深融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系列举措,也获得了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的认可。“中国人的文旅消费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就是出现了‘城市大休闲’势头,尤其是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休闲板块变热,消费集中在这些休闲类的项目和街区里。”魏小安在本届运博会的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论坛上说到,在今年初文旅部和国家发改委公布的首批54家旅游休闲街区中,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等榜上有名,公布这些街区,就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扩大周边游和本地休闲产品供给,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从轻体验到沉浸式

  数字赋能为运河文化注入新活力

  当2500岁的世界遗产大运河邂逅现代数字技术,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运河沿岸的文旅产业如何拥抱数字化?不妨在本届运博会上寻找答案。

  “您将步入一个沉浸感体验感十足的‘运河游园会’,在这里移步换景,可游览到‘游园奇遇记’‘游园奇妙市’‘游园奇趣街’三大板块……”难以想象,在运河数字文旅产业展的入口,这段导览词竟是身着优雅旗袍的数字推荐官枫灵所说。

  而令人更为惊讶的是,数字人枫灵竟是风扇吹出来的全息影像!一旁的工作人员颜可向记者解释这是全息炫屏技术,通过自发光灯带的高速旋转,利用人眼视觉暂留原理,而达到空气成像的效果,所以枫灵看起来就像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立体人物,这是目前裸眼3D中的一种应用。同样应用该技术,在“运河游园会”的留听亭内,虚拟的数字人担当起戏曲演员,演绎着《浮生六记》与《牡丹亭》两出经典戏曲,引得观众们驻足流连、细细观赏。

  不出展馆,一站式打卡17个运河城市地标,如何做到?走进运博会上的“全息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馆,在电子大屏的环绕下,仿佛置身时空穿梭机,杭州拱宸桥、苏州吴门桥、无锡清名桥等一一在眼前浮现,千里运河画卷近在咫尺,两岸烟火气息触手可及。“感觉很真实,就好像坐在船头看风景一般,特别是看到苏州吴门桥的时候,和我昨天现场去看的感觉一模一样!"来自泰州靖江的王耀军在体验后激动地说。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场馆采用纯三维建模方式,以5G信号加VR720°全景视角,真实再现大运河沿岸风土人情。

  抢抓数字窗口机遇,深植数字赋能理念。苏州前瞻布局人工智能、5G通信、VR等数字技术,为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注入新的活力。在文化遗产保护上,苏州建立大运河遗产整体监测体系,引入“空天地”一体化数据采集系统,从水下、水面、空中三个维度的保护性监测进行创新与改进,更好地获得苏州大运河遗产本体及缓冲区内的整体情况数据;在体验项目开发上,苏州运用AR、VR、MR等数字技术赋予大运河文化更多新的展现方式,打造“拙政问雅”“虎丘奇妙夜”“退思画境”等一系列新场景,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古与今。

  苏州当前的做法也印证了文旅行业专家的观点。“数字文旅已成为文旅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要方向。无场景不谈消费,无沉浸不谈场景!”在本届运博会的大运河数字文旅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范周提出见解,数字化正在开启文化旅游发展新时代,在探索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一方面要防止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出现,另一方面要正确使用数字化手段、不断凝练展现运河精髓,助推大运河文化旅游业态朝品质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从江南韵到国际范

  用世界语言讲好精彩运河故事

  兼收并蓄、交流融合的运河水,流经8省市、35座城市,形成了璀璨多姿的大运河文化,而因运河而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也是数不胜数,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散落在运河沿线。因此,推动运河文化交流互动,必须用好非遗这个共同的记忆。

  本届运博会突出“非遗+”理念,精心组织大运河沿线8省市共54个市级以上非遗项目、74家非遗企业、近千件非遗作品参展,集中展示大运河沿线非遗保护最新成果。

  而“丝路与运河的邂逅”国际展则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国际范”,意大利、德国、荷兰、日本、泰国等24个国家、100多家企业参展,带来油画、红酒、咖啡、雕刻、陶瓷等各具特色的地方风物,让观众即使不出国门,也能领略到异国他乡的风彩。

  大运河纵贯南北,流淌千年,推动了运河沿线城市的文化交流与繁荣,也为苏州孕育出以宋锦、缂丝、苏绣、桃花坞木板年画、玉雕、核雕等为代表的非遗技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江南文化基因。

  在苏州馆入口处,一幅由上久楷宋锦织造的20米长的《苏州运河十景》长卷铺展开,运河风光尽收眼底,展现古韵匠心的江南文化之美,引得众人啧啧称赞。在苏绣展示区,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和女儿姚兰现场展示苏绣技艺。这些年,作为苏绣青年传承人,姚兰一直致力于腕表、首饰、书签、摆件等苏绣新产品的开发,力图通过设计把苏绣传统工艺融入生活载体,让高雅的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透过运博会这个展示窗口,对苏州这座“双面绣”城市的理解也会更深一步。一面古典,一面现代;一面江南,一面国际。为了更好传播大运河文化和江南文化,苏州自2020年起策划“非一般”系列活动,陆续推出“非一般的甄选铺”(非遗展销平台)、“非一般的节日”(非遗民俗活动)、“非一般的课堂”(非遗宣传普及)等项目,让传统非遗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同时,苏州还编撰发布了《苏州运河史》《苏州运河十景》等图书。

  千年运河滔滔不绝,运河文化生生不息,大运河的精彩需要展示,也需要共享。在各类文化汇聚融合的舞台上,苏州不断扩大“朋友圈”,用好“千年运河”这个“超级IP”,在交流互动中推动着江南文化“走出去”,用世界的语言讲述流淌着文化自信的大运河故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珺/文 运博/摄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