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京昆群英会 | 追忆大师张继青!录音师首次揭秘电影《牡丹亭》幕后
2023/05/24 18:59  新华报业网  

  5月21日下午,在鲜花掩映的南京可一书店·仙林艺术中心,由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组委会与新华日报昆虫记戏曲工作室主办的“张继青主演电影《牡丹亭》赏鉴分享会”精彩展开,袅袅婷婷的杜丽娘再现,婉转清丽的水磨腔绕梁,数十位昆曲爱好者汇聚一堂,聆听当年的电影录音师陈新生讲述电影拍摄幕后的点点滴滴。分享会由南京市秦淮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清曲传承人黄欣主持。

  受到邀请来做这个分享活动,年近七旬的电影《牡丹亭》录音师陈新生激动且感慨。他说:“虽然手头存有一些资料,但一直压在箱底。借这次机会将相关资料找出:几个记事本、一摞工作台本、一箱老录音带、剧组杀青合影、电影发行海报和剧照等,虽然相隔38年,许多记忆已经模糊,但这些藏品,让一幕幕往事再现眼前,感触很深。”老人家认认真真回忆了当年往事,一下下敲击键盘打出近万字演讲稿,与现场观众进行了整整3小时的电影拍摄幕后点滴分享,种种细节透露出电影拍摄之不易,张继青对艺术要求之严谨,拍摄团队对艺术之敬畏,令人不禁感叹:大师之所以是大师,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皆因认真二字。

  为什么拍昆曲电影《牡丹亭》?

  众所周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江苏省昆剧院继字辈昆曲演员张继青就已展露头角。1982年,剧作家胡忌撰写的整改本《牡丹亭》上演。同年10月,张继青等艺术家出访意大利演出昆剧《牡丹亭》中的“游园”等剧目,引起轰动。1983年6月,江苏省昆剧院晋京在北京人民剧场演出《牡丹亭》折子戏、《朱买臣休妻》,张继青由此得媒体赋予雅号“张三梦”。1984年,张继青凭借这两场演出,荣登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

  经反复打磨演出,江苏省昆剧院的《牡丹亭》已非常成熟,国内外好评如潮,当时“振兴昆曲”这个口号提得比较响,江苏省决定由南京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成电影。陈新生说:“那个年代,电影很受公众喜爱,电影制作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国家对电影工作也相当重视,拍电影除了要有很专业的团队,在选择拍摄题材和演职员上也是非常严苛的。昆曲《牡丹亭》理所当然被选中。”

  据陈新生回忆,当年,江苏省决定拨40万专款,要求用最强的团队、最高的艺术标准制作出一部能够传世的精品。于是,1985年初,电影《牡丹亭》的摄制工作正式启动。

  超级强大的主创团队

  陈新生表示,昆曲电影《牡丹亭》拥有一个十分强大的主创团队。

  导演方荧来自珠江电影制片厂,演员出身,1951年开始做导演,曾拍过《铁道卫士》、评剧《花为媒》、京剧《真假美猴王》等,拍《牡丹亭》时64岁。

  舞台副导演有3位:“传”字辈昆曲艺术家姚传芗、江苏省话剧院资深导演周特生、“继”字辈昆曲艺术家范继信。三位的加盟,确保了影片艺术质量的把控和提高。

  摄影师许琦来自上海电影制片厂,1941年开始电影摄影工作,曾完成摄影作品《红色的种子》,还拍过《阿诗玛》《渡江侦察记》《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等,拍《牡丹亭》时68岁。

  电影演出本采用了胡忌撰写的版本。

  录音师冯德耀来自上海电影制片厂,1950年开始电影录音工作,曾完成录音作品有电影《子夜》《雷雨》《日出》等,拍《牡丹亭》时52岁。当年刚30岁的陈新生,最初是作为录音师冯德耀的助手参与其中的。

  美术师姚铭忠来自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开始电影美术工作,曾完成作品《太阳照亮了红石沟》、《羊城暗哨》、《将军的抉择》等。

  配器刘如曾,1918年出生,1937年开始歌曲创作,曾为吴莺音、周璇等歌星写了一大批歌曲,在民国时期就有很高知名度。1948年为越剧影片《祥林嫂》作曲,并且对越剧音乐进行改革,其后为多部戏曲片作曲。作品有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京剧《智取威虎山》、沪剧《罗汉钱》《星星之火》、昆曲《长生殿》等。拍《牡丹亭》时67岁。

  关于乐队,陈新生记得张继青曾在回忆1983年北京演出时说:“我们的乐队当时也和传统昆剧不同,加入了贝斯等很多伴奏和配器,虽然当时还存有一定争议。但我自己觉得我们的乐队是最棒的,那些配器完全没有干扰我,相反一听这个音乐,我自己就入戏了。”后来证明,由司鼓兼配乐的戴培德,与司笛兼唱腔整理的钱洪明,二人带领的乐队,对影片的成功确实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关于配器、录音和影片时长的小插曲

  一切准备停当,人员也各就各位,昆曲电影《牡丹亭》进入了紧张拍摄过程。电影是一门很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如何制作的?戏曲电影在制作上又有何特殊要求?陈新生向观众们做了简单介绍。

  昆曲《牡丹亭》这部电影在制作上分以下几步:前期工作,完成剧本创作,确定作曲人选,完成配器创作,演员乐队合乐做录音准备,组建摄制组;先期录音,将所有唱腔预先录制完成;拍摄期,在拍摄唱腔镜头时由录音部门现场同步放声,演员听声对口型演唱并表演;剪辑,由剪辑师按分镜头剧本要求,将拍好的各段拷贝及声音磁带完美连接;后期录音,录制音乐、打击乐和对白,录音时需同步放映相关电影镜头;混合录音,将制作好的唱腔、音乐、对白、效果等音轨合成,做出声底母带;光学录音;洗印出校正拷贝,将剪好的拷贝底片和光学声底及特技字幕等合成曝光洗印;洗印出标准拷贝,校正拷贝经过校光等调整后洗印出标准拷贝。

  可以看出,录音在一部戏曲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昆曲电影《牡丹亭》又恰恰在录音和作曲配器上出现了一些小插曲。

  陈新生介绍道:“1985年初,南京电影制片厂接受任务进入电影拍摄筹备期,电影文学剧本5月份完成,导演开始创作分镜头剧本,音乐配器创作工作开始进行。1985年9月1日摄制组正式成立,10月3日大队人马到上海进行前期录音,住在美琪大戏院招待所,录音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三号录音棚进行。计划每天晚上18-24点录音,白天休息。”

  “4日开始录音,录音过程很不顺,主要是张继青老师和方荧导演、配器刘如曾在创作上有较大分歧,乐队的意见也比较大。张继青感觉伴奏尤其是低音部太响,不成昆曲。乐队认为这不是昆曲像是昆歌。配器刘如曾则表示他是在追求八十年代的感觉。导演茫然,两边都插不上话。大队人马返回南京后连续开了几个会,张老师表示,如是这样的效果情愿不拍。各方人士听了录音后,均同意张老师的观点,取得共识,要拍就必须精益求精,这个版本推翻。”

  陈新生说:“刘如曾的配器加入了较重的打击乐,听上去比较闹,破坏了南昆一贯的淡雅风格。回南京后大家很快就达成共识配器换人,由江苏省昆剧院时年33岁的作曲家许晓明担任。录音师也换人,由我担任。”

  许晓明接到任务后,一个月内完成了正常需要三个月时间的配器创作,为电影重拍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而此时的陈新生也因为一直跟随上影厂录音师冯德耀录音,经历过前一次的失败,总结出了如何避免打击乐过于搅戏的录制技巧。他将打击乐安排在离录音话筒较远的位置上,管弦乐则靠近话筒,乐队与人声分在两个房间录制。二人配合下,再次录音,张继青大为称赞,她说自己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录过音,而这个版本是最好的。

  “电影拍摄重启,11月22号开始前期录音,至29号结束,用时8天。12月8号在南京电影制片厂的大摄影棚正式开拍,第一场戏拍的是《游园》,很顺利,仅用2天完成。1986年3月10号拍摄完成,前后3个月,实际拍摄是28天。最后一个镜头拍完,大家鼓掌欢呼,领导们等候多时,合个影是必须的!”

  影片于3月20日开始后期录音,20日开始录对白,3天完成;4月2日录打击乐,2天完成;4月5日录音乐,3天完成。4月16日完成了胶片和磁带的双片剪辑,并于当天经省文化厅和厂领导等部门审查通过。4月17日正准备混合录音时,问题又来了——影片超时长了。

  当时,国家规定每部电影片的片长是9-10本,每本约10分钟,总长90-100分钟。超出属特殊长度,会产生排片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影响销路。《牡丹亭》的长度为13本,长达125分钟,超长25分钟,的确是个问题。

  陈新生记得,4月22日晚8点,省文化厅、昆剧院等领导和有关专家来电影厂看双片,然后开会研究剪短影片的方案。“舍不得啊,一分一秒都舍不得,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本着精品精神,不考虑市场因素,不剪短,就按13本做。会议直到晚上11点45才结束。”说到这里,陈新生再次感慨当年艺术创作工作中那股精益求精的精神。

  电影《牡丹亭》收获各方赞誉和奖项

  1986年6月5日,校正拷贝完成,这一天算是电影《牡丹亭》正式问世的日子。7月15日,在北京由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昆剧研究会共同邀请各界专家观看影片,并联合举办了电影《牡丹亭》的座谈会,陈新生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并记录下了与会的专家领导对这部影片的赞美之辞。

  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刘厚生认为,这部影片是在戏曲电影里的一次突破。应该很好地总结这个戏曲跟电影结合的经验。对今后再拍戏曲电影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江苏省有明确的意图,搞精品,我觉得这个好。

  时任中国昆剧研究会秘书长柳以真表示,这部电影是戏曲艺术片的一个开创、一个尝试、一个探索。它基本上把舞台艺术的完整性保存下来了。

  时任中国歌舞剧院院长乔羽说:“我觉得非常难得在今天的银幕上看到这样一个清新的东西。这部片子,好像盛夏的天气,突然有一阵清风一样。非常清新,也非常精致。它给人一种享受。从戏曲舞台到电影,表达的很自然。”

  时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罗毅军表示,电影是西方传统美学最有代表性的最写实的艺术。而中国的戏曲,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最集中的表现,最写意的。这两种艺术的结合,实际上是中方跟西方美学的一个会合。而这种会合由于这两种艺术本身在艺术规律上确实存在着矛盾。真正拍得比较满意的戏曲片,确实不多。而方荧同志在南京电影制片厂的支持下能够拍出这样一部作品来,这确实是值得祝贺的。

  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吴祖光说:“我觉得看这个电影比看舞台戏更集中一些。往常看电影我会睡着的。今天我没睡。这说明,这么一个演员,等于是独角戏,能够吸引人看2个多小时,是很不容易的。我想这个戏是好戏。艺术非常之高,确实是一个高度精神文明的作品,也很深刻。影片的导演做的非常好,演员没得说。所以我非常欣赏这个片子,的确也把我完全吸引住了。虚实结合也很好。做的很彻底。布景设计是很好的。录音非常好,大家没提到,应该向录音师祝贺一下。”

  陈新生介绍,《牡丹亭》于1989年荣获建国四十年来全国戏曲音乐评比“特等大奖第一名”,这个评比由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主办,很权威,从1949年以来所有的戏曲中评比,一个省只能推荐一部,江苏推荐的就是昆曲电影《牡丹亭》。有意思的是,唯一与《牡丹亭》并列第一名的是刘如曾作曲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旦完成就没有改正的机会。为减少遗憾,所有演职员都是小心翼翼、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在这个方面,张继青老师是我们的榜样,江苏省昆剧院的演员和乐队都很棒,配器许晓明老师与我的完美合作、以及当年省、厅各领导全方位的支持。所有这些,让昆曲电影《牡丹亭》成为一代经典!”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高利平/文

  江苏视觉中心记者魏林娜/视频

  文中资料图片由陈新生提供,活动现场图片由可一书店提供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