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单条播放量超27万,扬州一盲童管乐团火出圈!他们心中,自有光明和节拍
2023/10/18 17:44  新华报业网  

  两年前,扬州特殊教育学校的华桂明老师开始在B站上更新盲童们的表演视频。

  扬州特校茉莉花盲童管乐团,全国盲校里的“明星乐团”。B站播放量达27.7万的一条,是该校盲童们演奏的《钢铁洪流进行曲》。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坦克列队接受检阅时,BGM奏响的就是这雄壮的一曲。它被盲童演绎后,呈现出另一种生命感:盲童们的眼神无法聚焦,但他们的手与口,以及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萨克斯之间的配合,异常丝滑默契。

  他们心中,有别样的“钢铁洪流”在翻涌。

  打开一扇彼此了解的“窗”

  “看到《钢铁洪流进行曲》我就点进来了,开头完全没发觉和专业院团有什么不一样,直到后面稍微出现了一点瑕疵,但是看到UP主的ID(华桂明扬州盲童管乐),一下子肃然起敬。我也学过管乐,无法想象如果眼睛看不见的话,要面对多少困难。”评论区里,一位网友说。

  对网友的每条评论,华桂明都会悉心回复。这是他开通B站账号的原因:找到一个通道、一扇窗口,让人们了解真实的盲人。他晒的更多的,往往不是盲童身着礼服,体面地坐在华美音乐厅里的画面,而是用手机随手拍的排练日常。比如今年5月的一条:盲童是如何排练萨克斯四重奏的?请看陈祉旭带领同学细化萨克斯四重奏《天空之城》——

  暮色四合,陈祉旭等四名同学抱着萨克斯坐在学校小花园里,暮色、盲童、乐声,相映成画成诗。这是大地上,最朴素最有力量的诗行。华桂明想告诉大家:盲人不是天生的励志型选手,也绝不是部分人想象里的“低能儿”。

  “请问,盲童还有戴眼镜的?”视频下方跳出了一条评论。

  华桂明不厌其烦地科普:“盲人”是习惯性称法,科学的表述其实是“视力障碍”。中国的视力障碍者约1700万,全盲的仅占10%左右,其余的视力障碍者往往可以看到微弱的影像,甚至能看到放大字体后的书本或曲谱。

  扬州特校的排练厅里,华老师一句句唱出曲谱,盲童们戳下盲文,再把它拼命记住。由于视力障碍,盲童的听觉发展得格外敏感,灵动的双耳谛听着自然的、艺术的天籁。但教盲童学音乐,需要克服巨大障碍。老师们会不会教?学生们怎么学?双方能不能坚持?华桂明说,这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难题。

  从音乐中感受生命、责任和理想

  1993年,华桂明进入扬州市聋哑学校(扬州特校前身)时,称得上擅长的乐器只有竹笛。巧的是,从那一年起,该校开始招收盲生。华桂明想借鉴南京、浙江等地的盲校发展经验,培养学校的乐团特色。校方表示全力支持。

  “教给孩子的乐器,老师首先自己要会,这些年来我学会了长笛、单簧管、萨克斯。接下来就是教孩子,包括怎么发声,怎么拿乐器。长笛要贴着嘴唇吹,但有的孩子像吹竖笛一样,把笛子含在嘴里吹。他又看不见,怎么示范?只能一遍遍讲,再让孩子通过触摸我的动作来感知。”

  最难的是坚持。乐团每天两轮训练,早上的一轮是7点20分至8点35分,这就占用了早读。为了不耽误文化课学习,华桂明“强硬”地规定,管乐团成员要把早读提前到6点半。这意味着他们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每天清晨6点半,华桂明准时到校,然后开始往群里发今日训练的曲谱。微信群叮咚一响,孩子们赶紧振作起来——华老师盯着呢!

  “不能因为一件事而荒废另一件事。在缺乏爱又泛滥爱的当下去热爱学习、阅读、运动、艺术;在速成和慢成长的共存中,学会坚持和爱。”

  朋友圈里,华桂明日复一日,记录下他从事特殊教育的点滴感受。

  音乐,带给了孩子什么?

  有人从音乐中感受到生命。“《锵锵》中,男中音加入,赴行屹立,金石为开,壮怀慨然!第四章《枯荣》,东方古典与西方现代完美结合,像是与万物共舞,叶生花开,木高林茂,草木欣然。我最喜欢的第五章《光之灵》,一开始的打击乐器就燃起了我心中的火苗。燃烧淬炼,火尽薪传,涅槃焕然。”欣赏完今秋紫金文化艺术节在扬州演出的交响组曲《长江》后,盲高一1班陈雅茹写下“观”后感。

  也有人通过音乐明白何为责任,何为理想。在奔赴北京联合大学前夕,陈祉旭最后一次为学弟学妹排练,事后却满满地自责。

  “我刚当上萨克斯重奏组组长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要把萨克斯重奏打造成学校最强重奏!可现在我才发现,我们还是没有长笛处理曲子那么好……”三个月后,陈祉旭背上行囊,远赴北京继续追求音乐梦想。临行前,他在朋友圈写下自勉: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牢记老师的教诲,以勇敢和坚韧的心态追寻梦想。

  做一个心怀光明的普通人

  今年教师节前夕,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23江苏教师年度人物”20人榜单,华桂明光荣入选,后又获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联合颁发的江苏“最美教师”。在电视节目中,他谈到,想把茉莉花盲童管乐团发展成“全世界最好的盲人乐团”。

  这个“最好”,如何定义?华桂明一直在思考。这些年来,乐团参加过六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连续四届摘得器乐类最高奖;参加中华杯全国优秀管乐团队展演,次次捧回“示范乐团”;还亮相了北京残奥会开幕前的暖场表演。这,是否就等同于“好”?

  “年轻时我更多是成绩导向,总想带孩子演奏那些体量大、难度大的作品,好在比赛中获奖。但这些年,我的想法有了变化。”华桂明坦诚地说,能像吴晶、谭伟海那样成长为音乐家甚至励志偶像的盲童凤毛麟角,多数热爱音乐的盲童受制于客观条件,面临“玻璃天花板”,没法走上充分释放才华的道路。

  “所以现在我经常跟学生们讲,老师没有办法让你们都考上大学、都成为音乐家,但是老师至少能让你感受到音乐的美、文学的美和生命的美,让你感受到台下的掌声所带来的激励。”

  盘点近几年从盲童管乐团走出的学生——邹超已从北京联合大学毕业,目前在苹果公司工作。印子恒考入了长春大学特教学院。俞浩正在专升本,学的按摩,二年级就开始自己赚生活费了。还有郭文琦,那个不幸全盲、脸上却总是挂着静谧微笑的男孩,目前在常州一间按摩所实习,还想继续复习考大学。

  最励志的故事来自谭伟海。当年,这个孩子对笛子的热爱,简直成了华桂明的一块“心病”。每天自我加压训练5小时以上,对这样的“笛痴”,我们能给他怎样的未来?华桂明一次次厚着脸皮,带他到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毛遂自荐,几年后终于得偿所愿。如今,谭伟海已是抖音、快手上笛乐类粉丝最多的主播。

  扬州特校八年级的张朝娟,目前单簧管学了七年。七年间,音乐带着她去到了无法想象的远方,她的第一次登台表演,就是在荷兰和该国皇家乐团共同演出。她每天疯狂地练习,华老师的一句话始终激励着她:先有努力和认真,才会有方向和梦想。

  有了音乐,盲童的生活变成了如歌的行板。世界不再黯淡,因为音乐带来了光明和色彩,创造了生命的更多可能。音乐教育的真谛,其实不在于收获多少鲜花和掌声,而在于使个体成为心怀光明的普通人。

  “谢谢你给他们光明。”网友点赞华桂明。

  “无惧风雨,心中自有光明和节拍。”华桂明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