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行走中国湿地城市︱哈尔滨阿勒锦岛:城市中心的一片“原始”河漫滩
2023/09/21 18:06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初秋时节,登上哈尔滨松浦大桥,绸带般的松花江尽收眼底,江面若镜,静美如诗。在桥口顺阶而下,便是阿勒锦岛国家湿地公园,葳蕤草木间,啼鸣啁啾,连绵湿地上,鸥鹭翩翩起舞。8月30日,“生物多样性之美——‘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网上主题宣传“行走中国湿地城市”报道组来到哈尔滨,感受万顷松江湿地之美。

  在哈尔滨,当地人把阿勒锦岛称为“狗岛”。据记载,元朝时期,这里曾是驿站,寒冬时节,人们用狗拉爬犁运输货物,因此得名“狗岛”。该岛地理位置优越,南北与哈尔滨市区相望,西隔宾洲铁路桥与太阳岛相望,形似梭形,是典型的河漫滩湿地。

  如今的阿勒锦岛,全岛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湿地公园总面积419公顷,湿地率达71.1%。澄澈水面下藻荇交横,已成为周边市民徒步、骑行、轮滑的宝藏地。

  “以前这里听不见鸟叫,现在环岛骑行,经常遇上各种野鸟,树上也有了各种鸟搭的窝,给岛上添了不少灵气。”68岁的哈尔滨市民李兴才是“狗岛”的常客。退休后他每周都会和车队的朋友来岛上骑行,一行50多人共同见证着阿勒锦岛生态的变化。

  阿勒锦岛的蝶变故事是从2009年开始的。“我们当时依法迁走了82户驻岛居民和3家企业,拆除了违法建筑和各种窝棚、牲畜圈棚,把这片湿地完全还给大自然。”阿勒锦岛国家湿地公园经营部部长何小虎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园内水面基本畅通,公园还疏通了与松花江之间的水文联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水系网络,并开展一定的清淤和拓展水域工程。

  阿勒锦岛位于哈尔滨城区段核心位置,不仅是城市生态之窗,也是市民们的户外休闲空间。为更好还湿于民,公园现分为生态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生态保育区内主要开展巡护、科研监测等有限的保护管理活动,恢复重建区则是湿地保护的重点区域。

  “我们在重建区内破除了一公里硬质路面,栽种蒙古柳、松江柳等草本乡土植物,并在水面上培育金莲花等等,人工恢复湿地植被共约2.5公顷,除此以外,我们尽可能减少一切人为干扰,保护湿地原貌,恢复原有生境,所以这里更像是一片‘原始’河漫滩。”何小虎介绍,公园如今只有一半对外开放,闭合路段供市民们骑行、散步等,另一部分还给鸟儿,因此现在湿地内的鸟类数量也愈加庞大。

  公园还十分重视湿地科研监测体系建设,目前,园内建有两处保护管理站,主要负责岛内的气象监测、水文水质监测、鸟类监测和有害生物监测等;建有一处科研监测中心,实时监测湿地公园内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最新消息显示,阿勒锦岛水生态实验基地项目已于8月底完成签约。未来,通过对湿地生境指标不断监测、探索和积累,将对阿勒锦岛后续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数据支撑,持续助力哈尔滨国际湿地城市高质量发展。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强慧娟 王心婷/文 唐磊 郭凯伟/摄 雷程鹏/图

标签:
责编:周晓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