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教育 > 正文
地铁隧道“生病了”怎么办?江苏高校研发新检测系统可增速4.25倍!
2020/04/20 17:53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地铁交通的出现,极大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但是,地铁隧道中也经常会出现各种“病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出行安全。如何高效、准确、经济地检测出地铁隧道病害?记者刚刚获悉,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徐永安副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历时两年多,在国内首创环形激光线测量技术,成功研发出地铁隧道病害高效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铁隧道自动化检测水平,及时发现隧道收缩变形、裂缝、掉块、错台等各类病害。

  图为徐永安带领科研团队成员在上海地铁7号线隧道进行检测试验

  据介绍,目前我国地铁隧道检测主要依赖人工检测或少量进口自动化设备,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以上海地铁为例,作为世界范围内线路总长度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上海地铁共有19条运营线路,需要4000余人开展夜间检测,每年的检测成本高达近2亿元。“因此,当前迫切需要一种高效、准确、经济的地铁隧道检测产品。”团队成员张天尧说。

  “地铁隧道自动化检测的关键在于检测速度、采样间隔和测量精度,我们首创的环形激光线测量技术配合模块化检测车,检测速度可达国外同类设备水平的4.25倍。”徐永安说,“目前,相关技术已经获得6项软件著作权,另有6项发明专利正在受理。与市场上其他的自动化检测产品相比,我们的产品成本更低,但性能优势突出。”

  记者了解到,当前该产品已经完成两个阶段的实验室测试,并在上海地铁8号线曲阳路站、7号线长寿路站完成实地检测。经过上海地质调查研究院和上海地铁公司反复论证,该产品各项性能可以满足目前的检测需求,并且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成本。上海地铁如果全面投入使用,每年有望减少1.6亿元的检测费用。全国地铁线路如果都使用该产品,产品的市场容量可以达到10~20亿。

  图为徐永安带领科研团队成员在上海地铁7号线隧道进行检测试验

  张天尧告诉记者,团队将努力绘制一个以地铁隧道检测技术为“圆心”、用户需求为“半径”的各类地下管线检测工作“同心圆”,专注地铁隧道检测系统的研发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同时,相关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公路、铁路隧道及其他地下管线的检测,为老百姓的平安出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通讯员 蔡文文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