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镇江 > 要闻 > 正文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融合:迎来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2019/06/21 19:16  镇江日报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江苏镇江句容市积极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把休闲旅游和加工业作为融合的重点产业,把创业创新作为融合的强大动能,实现现代农业的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和高效益发展。

  

  “小草莓”打通产业脉络

  仲夏时分,从沪宁高速边城镇陈武互通,沿着东部干线一路南行,除了惊艳于这条高标准的乡村公路,还惊叹沿路繁花似锦、瓜果飘香、村庄繁荣的美丽景致。

  不到白兔集镇,一座不大但造型新颖的草莓公园屹立在一片白色大棚之中。“草莓公园的创意融入了草莓IP,突出了采摘体验中心和产业形象品牌的融合。”现场负责人高翔表示,“从8米高的草莓雕塑、兔子与草莓组合造型的卡通礼品,到各种融入草莓元素的创意商品的汇集,草莓公园的目标就是打造‘草莓界的迪士尼’”。

  农业+旅游,最重要的就是创意。

  创意不仅增强产品本身的生命力,也拉长了农业产业链。草莓公园的建立一改白兔草莓路边摆摊卖的形象。除了传统的采摘、购买环节,今年草莓公园又新开辟了“莓好白兔”品牌体验店、儿童草莓乐园、“莓好时光”咖啡屋、“莓丽花园”书吧等功能区域,开展亲子艺术体验、草莓甜品DIY、读书沙龙、休闲体验灯乐趣活动,通过产业创新打造“小而美”的丰富业态和有玩头、有乐头的项目来满足游客对美丽乡村和美好时光的亲近和体验。

  沿东部干线,白兔镇虎耳山无花果种植基地里,60多亩的大棚依次排开,乒乓球大小的无花果挂在枝头,长势喜人。“2017年,我们的产能达到了700吨。”负责人郭强介绍说,“龙山湖”牌无花果蜜饯、果茶、冻干无花果、无花果饮料等10多个品种,已经成为镇江和句容的新兴土特产。“深加工解决了无花果不易保存的难题,种植户担心销售的顾虑被打消。”据了解,现在虎耳山无花果专业合作社已有入社会员151户,全镇无花果种植面积达到了400多亩。

  农旅融合,拓展农业旅游功能,促进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变,需要从规划、生产、加工、营销全产业链条来谋划推进。在白兔镇,鲜果产业三产融合正全面深入推进。据统计,目前白兔镇周边已有2000余农户参与农业电子商务经营,实现公司、农户双赢。

  白兔镇政府负责人说:“通过活动策划,建设电商体验园,我们向产业链要市场,培育鲜果加工、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致力将白兔鲜果产业打造成集种植、休闲观光及深加工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目前,白兔镇全镇葡萄、草莓、桃、无花果等应时鲜果栽培面积达3.3万亩,年产值6.3亿元,吸纳农村就业人口9000余人,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小葡萄”长成了大产业

  夏季于茅山镇而言,是收获的季节、幸福的季节。

  康庄大道两侧,郁郁葱葱的葡萄叶把葡萄架遮得严严实实,每片葡萄园就像一个绿叶编织的大凉棚。在灿烂的阳光下,散发出诱人的阵阵果香。

  “在丁庄,葡萄是一份甜蜜的事业。”老毕家庭农场主毕年胜说,去年他家的葡萄,一串一斤多一点,卖了168元。近日,走在地头上,67岁的老毕讲述了他的故事。2012年,年逾花甲的老毕二次创业,在“1+1+N”科技推广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先后引进白罗莎、阳光玫瑰等30多个珍稀品种,严格按照要求生产管理,培育的葡萄品质口感好,色泽艳丽。 “四五年前,一般葡萄品种最贵的也就每斤8元。”老毕说,改良品种后,同样是葡萄,“身价”却翻了几番,比如巨峰、夏黑10元/公斤,品相好的,能卖到15元/公斤。而老毕50亩葡萄园的营业收入,也从3年前的30多万元,增长到去年的100多万元。

  老毕二次创业的成功是近年来茅山镇葡萄产业迅速壮大的剪影。

  从1989年的2亩巨峰葡萄开始,发展到现在的2万亩葡萄、年产近2万吨,这里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小镇,“丁庄葡萄”也成为响当当的时鲜水果品牌并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每年的葡萄节吸引游客人数超过了30万。

  走进丁庄村,空气中似乎都律动着一串串多彩的甜蜜旋律。满园葡萄萦绕身旁,各色品种斗艳争芳,巨峰、夏黑、美人指、赤霞珠、红罗沙、醉金香……几十种葡萄联袂献上鲜果盛宴。“丁庄葡萄可谓是葡萄中的‘高富帅’,2万余亩的葡萄种植园,在专业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帮助下,形成了产业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的葡萄品牌产业链。”村党总支书记、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方静说。

  丁庄葡萄做成了知名品牌,茅山镇加大了全产业融合的力度,强化“旅游+”的联动机制,不断结合葡萄开发新业态旅游产品、激发全域旅游的发展潜力。以葡萄为媒,大力发展集观光、休闲、旅游、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丁庄葡萄”品牌的附加值。

  此外,茅山镇进一步优化葡萄产业结构,还重点发展了一批观光、休闲、采摘精品示范园,扩大了茅山镇的朋友圈和知名度,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前来采摘、旅游及休闲。而茅山镇农民则不用出村,就在自家葡萄园里卖光了优质的葡萄,顶级的品种甚至还供不应求。从20多元一斤到200元一串,优良的品质+优质的品牌,甜在消费者嘴里,也甜在果农的心里。

  得益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丁庄葡萄把小葡萄做成了大产业,做成了甜蜜的产业、富民的产业。

  

  “小草坪”铺展出致富路

  盛夏时节,依山傍水的西冯村绿意盎然,3000多亩草坪宛如一块块绿毯错落有致,镶嵌在茅山腹地。

  作为茅山水库搬迁移民的主要安置村,西冯推行草坪种植20年来,从最初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转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从过去的单一草坪种植,延伸至花草木整个产业链,草坪这一“绿色产业”为西冯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效应。仅去年,全村草坪年销售产值达1.8亿元,集体经济收入268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6800元,后白镇已成为省内最大的草坪产业基地。

  在后白,草坪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农民增收致富,也带动了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绿色产业链被越拉越长。

  “每到草坪收购的高峰期,找不到铲草坪工人,我就对着满地草坪干着急。”种植户方卫军就曾因找不到铲草工丢失了南京的一家客户,“客户上门来取,草坪就在地里但就是装不上车,最后订单也黄了。”过去,全村的种植户几乎都出现过由于人手短缺而出现交货延迟和丢失订单的情况。西冯村委会主任张献杰介绍说,村里瞅准了专职铲草人员缺失这一市场先机,鼓励村民参与到铲草工作中来,目前村里已有了40多支铲草坪队伍,专职铲工近500人,销售高峰期缺人手的现象不复存在。“这一做法不仅解决了人员短缺问题,同时也增加群众收入。”

  除此之外,村里还有着70多人的经纪人队伍,拥有200多台机器的扎草绳及割草队伍和120辆运输车的运输队伍。“以前稻草只能放火烧,现在,稻草经过加工还可以挣钱,不仅成本低,利润也相当可观,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在西冯村,仅扎草绳一项,就有从事草绳加工业的老弱劳力200多人,年生产草绳超过85万公斤,创收30多万元,每年能为全村人均增收400多元。

  “随着西冯草坪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草坪需求量不断增大,客户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保护土壤和效益更好的新品种‘沙坪’被大力推广。”张献杰介绍说。

  在外行人眼中,可能沙土的价值不高,比较贫瘠,种植存活率不高,其实不然。张献杰指着不远处翻出的一块沙土介绍,在耕作层土壤上播种草籽,每到草坪成熟季,车铲会连土带草一起铲成“草皮卷”销售。“去年以来,西冯村已增加沙坪种植面积200多亩,效益是过去土坪种植的4倍以上,还带动了后白全镇增加沙坪种植4000多亩。”

  草坪产业的发展也激发了西冯全民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情。除了发展花草木以外,村里还发展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乡村餐饮业及休闲旅游农业。2010年,西冯村在窑场原址上建起了西冯农业生态园,集休闲、垂钓、度假、采摘于一体,为人们在工作之余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西冯还借助句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以绿道建设串联起了村庄、景点和农家乐。目前有西冯农业生态园、北大荒农庄和西冯茶社等多个农家乐,村内及周边设有5个驿站,其中一级驿站1个、三级驿站4个,为游人提供车辆租赁、餐饮、垂钓、休闲、住宿和采摘等为一体的农家乐体验。

  去年,村里又新成立了西冯园林绿化公司,负责草坪的售后服务。“对于客户来说,与重新购买相比,做好现有草坪的管理和养护工作显得更加实惠。”张献杰介绍,目前南京、上海等多处周边城市的市政项目均由西冯园林绿化公司来负责管理。“完整的产业链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也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赞誉。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上海世博会都出现过西冯草坪的身影,现在西冯草坪还走出国门卖到了新加坡。”(杨涛 倩倩 金霞 顾辉)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