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连线|援鄂前线,那些书写担当的青年
2020/02/24 20:19  新华报业网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鏖战在湖北战“疫”前线的江苏医疗队中,一批85后、90后正扛起担当。他们中,有独挡一面“运筹帷幄”的选调生干部,有不畏艰险冲在前的医疗骨干,也有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男”丁格尔……他们用果敢与坚毅、责任与担当,书写新时代中国青年人的模样。今天的记者连线,就听听他们的前线故事。

  “带着大家平平安安来、平平安安回”

  连线对象:省卫生监督所副所长、第二批江苏援鄂医疗队副领队 吴伟

  1月27日接到通知,1月28日奔赴武汉。一到武汉,医疗队接管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3个病区。摆在吴伟面前的,除了195个病床的救治任务外,更紧急的是院感防控。

  在武汉,吴伟(图片中间)人生第一次剃了光头。

  “江夏第一人民医院不是专业的传染病医院,前期院感防控不是很到位,我们到达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协调专家进去,摸排风险点,细化院感方案,并且改造硬件,设置相对独立的两个通道,以及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防止交叉感染。”吴伟说,当时医护人员自身防护经验也不是很足。为了保护战力,医疗队3次组织专家对队员进行防护培训,并进行现场演练,逐一过关,保证每位队员熟练掌握防护措施。“防护服共有8件,穿上、脱下前后要2个小时,特别是脱防护服,从隔离病房出来后,要先后经过缓冲区、清洁区,要求特别严格。”

  科学合理地分配人力也极为重要。“所有防护用品在病房里有效时间只有4个小时,加上穿脱上班的2个小时,我们排了6个小时一班,早中晚三班+备班人员,24小时转起来。”吴伟说,每个医护人员都是高强度、全负荷工作。为了保证医护人员有充足的体力,方案还安排每2天轮休一天。“我们要‘打胜仗’,也要‘零感染’,每个人都要把自己保护好,每个人都要平平安安来、平平安安回。”

  病房如战场,如果没有充足的防护物资,医护人员就相当于上战场却没带武器。吴伟说,刚刚到武汉的时候,防护服比较缺乏,他每天都要盘库存、测用量,及时与后方沟通筹措补充。“刚到的一周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凌晨2点才能休息,随着抗疫逐步进入正轨,防护物资、生活物资保障也跟上,这两天才稍稍好些。”

  吴伟进入隔离病房。

  最让吴伟振奋感动的,是医疗队里党员们的表现。“进临床第一天,大家心里都没有底。14个党员主动报名,组成突击队,第一批进病房!”吴伟说,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深深地感染了大家。医疗队共138人,有32个党员,到达武汉后成立临时党支部,第二天开展重温誓词活动,当天有87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从大年初四进入武汉,到现在已有25天了,吴伟的感觉是愈战愈勇。“目前我们的病区已有109人治愈出院,疫情趋势在向好。战胜疫魔,我们充满信心。”

  “最感动的是队员们团结一致、守望相助”

  连线对象:省卫生健康委药政处副处长,江苏对口支援黄石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物资保障组组长、黄石联络保障组副组长 汪海波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联系上汪海波。他抱歉地告诉记者:“实在是太忙了,基本上没有闲下来的时间。”

  汪海波在统计物资库存。

  作为物资保障“大总管”的汪海波,每天80%的工作量是在接听电话。这些电话主要来自社会爱心人士、企业和单位等,主要是咨询钱款、物资捐赠相关事项。“最忙的时候平均一个小时能有20个电话,每天都至少有30个人加我微信好友。”汪海波说,来对接捐赠的物资大到几百万元的医疗设备,小到吃的、用的等等,他需要一一登记,并向对方提供相关信息。

  每天晚上,等到电话渐少,汪海波都要整理手上“存货”。当天有多少物资进库,用出去多少、日库存多少,物资可以支撑几天?这些数据都要统计好上报给前后方指挥部,以便及时协调保障供应。等他忙完这些,往往已过凌晨1点。

  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保障对黄石的物资支援。18日晚上11点多,黄石方面请求江苏支援1万个测温枪,他向指挥部报告后,第二天一早立即联系江苏省医药公司,请他们筹备并协调货源,同时对接黄石政府,确保测温枪顺利进入黄石。19日晚11点半,250箱测温枪从江苏运出,第二天就到货。

  捐赠物资到达前方指挥部。

  进入黄石一周,汪海波最感动的还是江苏医疗队员们团结一致、守望相助。“大家来自全省56个单位,一直都是密切配合,辛苦不言苦,艰难不畏难,凝聚力战斗力十足。”汪海波说,有时候物资到了,在微信群里喊一声“麻烦5位同志帮忙搬一下物资”,不到5分钟,十几个人就下楼了。

  “我们在前方全力战‘疫’,大后方也特别给力。”汪海波说,几天前,他向省国资委反映很多医疗队员们早饭没吃到点心,19日,一辆满载1万个金陵大肉包、3000份盐水鸭以及2万斤苏垦大米的冷链运输车从南京出发,在傍晚送达医疗队队员们的手中。“有高水平的白衣战士和坚强的后盾,还有黄石人民的热情鼓励,我们一定能赢得这场战‘疫’的胜利。”汪海波说。

  “尽己所能给病人最好的治疗”

  连线对象: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队员 徐剑

  2月22日晚7点多,当记者致电徐剑时,他正准备召开支部第一次党员大会。

  徐剑说,抵达黄石后,医疗队成立了14个临时党支部,徐剑担任第四临时党支部书记。“我们支部是在2月15号成立的,因为支部9名党员都在临床一线,涉及上夜班等情况,一直很难把所有党员凑齐,今晚好不容易凑齐,所以就定在了今晚开会。”徐剑说,支部大会主要传达希望大家在一线战斗中发挥“我是党员我先上”的精神,在救死扶伤上起先锋模范作用,在个人防护上也要作表率。

  徐剑戴着四层手套给患者治疗。

  徐剑已有13年医疗工作经验,在黄石市中医医院ICU病房支援,这里现在收治有10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新冠肺炎不仅损伤肺的呼吸功能,还会影响到病人的心血管、肾脏等多个脏器功能。所以我们每天进入污染区之后,会把每个病人的病情过一遍,了解清楚病人的生命体征状况、各个器官功能的状况以及现在在做哪些治疗等等,然后每小时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每个器官功能变化,如果发现病人病情变差,要及时进行置管、气管插管、血液净化等处理。”徐剑说,昨晚9点到今早9点他刚刚值完夜班,到黄石后,知道当地医护人员很长时间在一线工作都很疲劳,来支援的医护人员都积极主动值班。

  “危重症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救治难度较大,救治成功率也不如重症、轻症患者高,医生成就感会低一些。”作为“老”医生,徐剑工作中也会开导在危重症病房一起战斗的队员,鼓励大家保持好心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给病人最好的治疗,尽最大可能去帮助病人。

  “用暖心故事为医护人员舒缓压力”

  连线对象:省卫健委宣传处一级主任科员 吴苏凌

  从11日抵达黄石,此后每天上午7点开始,“85后”吴苏凌就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吴苏凌所在的工作组是前线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和宣传报道组,他负责的部分有点像参谋,也有点像整个指挥部的信息“中枢”,不仅头绪多,而且多数还很紧急。

  比如宣传,每天早上根据当日的工作重点,协助各方媒体分工协作开展采访报道,随时提供线索、搜集素材、核准数据,联系采访对象、准备新闻发布等。比如信息,每天要跟黄石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对接,详细了解医院当天收治患者的人数、病情危重程度、各项检查结果和相应治疗手段等医疗信息,在傍晚形成量表供专家组参考,晚上参加指挥部的例会,协助编制当天的工作简报,夜里再帮助媒体核准第二天刊发报道中的专业表述等。此外还要全程参与前方指挥部的大小会议活动,做好综合协调工作, “几乎每天忙完都要到夜里一两点,回住处还要进行各项消毒,躺下休息时得有3点了。”吴苏凌说。

  吴苏凌在会场记录会议内容。

  因为负责宣传工作,吴苏凌每天都会关注到大量来自一线的感人故事。在他看来,宣传好报道好前方战况也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环节,“我们的医疗队成员来自全省58家医院和机构,其中不少是90后、95后。他们平时穿着闷热的防护服,在充满危险的病区里紧张工作,下班后也单独隔离居住,很少能够与人交流,工作和心理压力都很大。暖心故事能帮助医护人员舒缓压力,疗慰心灵,保持相对积极的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投入战斗中。医护人员奋战疫线的感人事迹、科学准确的疫情信息,也可以缓解病人和群众的恐惧心理,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吴苏凌女儿出生刚满5个月,多日不见,他最担心的是“回去之后女儿都认不得我这个爸爸了”,最歉疚的是家人,“出征黄石,照顾女儿的工作全都落在了妻子和岳父岳母的身上,很想对他们说一句辛苦了!”

  “温暖的护理是护士服赋予的使命”

  连线对象:江苏省老年病医院护士 胡彧波

  胡彧波,95后,男护士,得知要上前线后科室第一个报了名。2月11日,到达黄石后,胡彧波被分到黄石市中医院(市传染病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

  23岁的“男”丁格尔胡彧波。

  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跟对普通患者的护理完全不同,他们病情重、变化快,需要管床护士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较好的处理能力,这对23岁的胡彧波来说是一个挑战。“每次上班前都需要向上一班的同事了解每一个患者的生命体征、正在使用的治疗、呼吸机参数、患者气管情况等。接着就是根据医嘱进行一天的输液治疗,针对部分患者,还要进行吸痰、抽血气等操作。此外,每隔一个小时需要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查呼吸机管路、记录患者尿量、胃肠营养情况等,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处理突发状况。”

  在重症监护病房里,因为没有家属在身边,护理人员在承担治疗工作的同时还要帮一些患者解决心理和生活问题。“ICU里有一部分患者的意识是清醒的,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十分焦虑,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地耐心解释、安慰、照顾。虽然本来工作已经非常忙碌,但看到病人情绪有所稳定,给自己一个微笑、竖一个大拇指的时候,就会感觉很欣慰。”胡彧波说,在医院上班时,护理部主任常说,“患者无医,陷于无助;患者无护,将陷于绝望。在这里我也深刻地体会到,温暖的护理是身上这件护士服赋予我的使命。”

  会怕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胡彧波笑着说:“去之前不怕,到了黄石后,陌生的工作环境和直面新冠病毒的威胁还是让我产生了一些焦虑,尤其是当面对一些极其危重的患者,尽管我们想尽一切办法,仍然是无法挽回他们的生命的时候,那种无力和自责感非常强烈。有时候觉得还不如去给轻病人喂一顿饭有意义。十几天下来,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护理的真谛不是冷冰冰的仪器和参数,是给患者带去温暖和生的愿望。”

  交汇点记者 郁芬 白雪 胡兰兰 方思伟 通讯员 张婷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